凤阳县,这片以“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热土,涌动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血脉,始终将退役军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在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凤阳县创新探索“五手联弹”工作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激发了全县1万余名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在服务家乡、奉献社会中续写荣光,奏响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华美乐章。
一、联动协同聚合力,奏响思政“引领曲”
机制创新,协同高效。打破部门壁垒,聚焦退役军人思想动态、政策落实、服务保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信息互通、资源互补。例如,针对部分退役军人反映的政策知晓度不高问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相关部门精准推送政策,提供解读服务。重心下移,服务直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向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倾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常态化下沉一线包联指导,确保中央、省、市、县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思政要求,能够不折不扣传递到基层末梢,转化为服务对象的真切感受。精准画像,需求导向。通过座谈交流、调研走访,精准掌握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服役经历、不同就业状况退役军人的思想脉搏、生活困难和潜在优势,建立了动态更新的“一人一档”信息库,为后续精准开展思想引导、帮扶解困、作用发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行动指南。
二、红色铸魂固根基,弹好教育“主题曲”
阵地筑牢,规范运行。高标准建成覆盖全县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1个县级中心、17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239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建成并规范运行,实现服务网络100%覆盖。这些站点不仅是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的窗口,更是凝聚思想、开展教育的“红色家园”。活动纷呈,浸润心灵。依托服务中心(站),年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活动超过70场次,直接参与退役军人突破2000人次。“老兵讲堂”常态化。邀请参战老兵、功臣模范、优秀退役军人代表讲述军旅故事、奋斗历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教育人。改革精神溯源,滋养初心。在小岗村建立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制教育宣传基地,结合改革历程开展“初心使命”教育。 组织退役军人走进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感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组织参观学习40余批次,覆盖2000余人。每年清明、“9.30”烈士纪念日,组织退役军人代表到县烈士陵园祭扫英烈、敬献花篮,激发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重任的豪情,累计开展祭扫活动10余次。法治护航,赋能维权。累计举办《退役军人保障法》、《民法典》等专题法治讲座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邀请资深法官、律师现场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询超过300人次,有效提升了退役军人的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榜样引领树新风,唱响时代“正气歌”
就业创业“先锋者”。“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何仁国,从普通士兵到商海弄潮儿,他退役后白手起家,创办滁州市洪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65名退役军人军属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乡镇500余人就业。跨国救援“逆行者”。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强烈地震,凤阳县退役军人、蓝天救援队队员李志国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面对余震不断、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他与国际救援队战友们并肩作战,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意志,成功定位并协助营救出3名幸存者,生动诠释了“脱下军装还是兵”的责任担当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红色基因“播种者”。郑世柱, 这位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的老兵,退休后主动加入凤阳县“老兵宣讲团”。他的脚步遍布全县17个乡镇,为超过5000名青少年讲述战火纷飞中的忠诚与信仰。他走进军营,用革命传统激励新一代军人精武强能,他的宣讲没有华丽辞藻,却饱含深情,没有空洞口号,却直击灵魂。
四、精准服务暖兵心,奏出尊崇“幸福音”
“老兵帮老兵”,共情解忧。 创新“兵说兵话、兵解兵忧”工作模式,在全县范围内遴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的23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员”。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面对面”帮扶解困活动150余次。建立“兵教官”人才资源库,入库优秀退役军人达100余人,涵盖军事训练、应急救援、党建指导、农业技术、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成为思政教育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成立凤阳县“戎耀中都”老兵宣讲团,开展宣讲“五进”活动10余场,用共同语言引发强烈共鸣。权益维护,法治保障。与县人民法院紧密合作,成立“凤阳县退役军人诉前调解工作室”,选聘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丰富调解经验的退休法官、律师和退役军人担任调解员,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维护了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就业创业,铺路架桥。建立全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动态收集、发布岗位信息。与县内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退役军人就业直通车”合作关系,定向开发、储备适合退役军人的优质岗位,年均举办线上线下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0余场。
五、搭建舞台展作为,谱就奉献“进行曲”
志愿服务,旗帜飘扬。在全省率先成立凤阳县“中都老兵”志愿者协会,组建“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57支,成为凤阳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村振兴,“兵”至如归。 大力实施“兵支书”“兵委员”“兵能人”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优秀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全县共培育选拔“兵支书”“兵委员”160余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领头雁”作用。 “皖美村支书”王军将军人的执行力与创新思维融入乡村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10万元猛增至100余万元。该村一跃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崇军尚武,薪火相传。组织优秀退役军人走进校园担任“兵校长”“兵教官”“兵辅导员”,年均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等30余场次,利用“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军营开放日”“老兵故事会”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和尊崇氛围。
凤阳县充分运用“五手联弹”工作法,显著提升了全县退役军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奉献热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铮铮誓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崇高敬意。未来,凤阳县将不断开创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凤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 郑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