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7日,中老铁路已累计开行旅客列车7.8万列,发送旅客突破5500万人次大关。其中,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9万余名旅客搭乘国际列车跨境旅行。
流动的黄金纽带:115国旅客共绘跨国图景
列车飞驰,打破的不仅是空间距离,更重构了区域经济版图。今年以来,这条“黄金线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列以上,日均发送旅客约6万人次。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9万余名旅客,通过跨境列车穿梭于中国与老挝之间。当傣味小排与老挝咖啡的香气在车厢交织,当琅勃拉邦的晨雾邂逅西双版纳的晚霞,铁路已化作文明互鉴的移动会客厅。数据显示上半年跨境旅客中外国旅客占比超18.7%,其中免签入境者达53%,印证着“钢铁丝路”的开放魅力。
惠民之路:4次扩容背后的民生温度
面对持续升温的跨境需求,铁路部门以动态优化诠释服务初心。国际列车跨境席位历经4次扩容,从初始配额增至每列420个席位,如同不断拓宽的友谊桥梁。站车服务更显人文关怀,沿线车站设置国际购票专窗,列车推出“一路咖香”友谊品牌咖啡,让旅途充满温情。服务升级激活客运增量,仅老挝境内今年旅客量已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沿线民众共享发展红利的生动写照。
铁路部门创新推出“星光·澜湄号”旅游列车及“中老跨境游”特色产品,带动西双版纳、琅勃拉邦等沿线景区旅游订单分别增长59.9%和92.4%。乘客在享受“清晨昆明看鸥,傍晚万象赏霞”的便捷之余,也见证了铁路如何将地理风景线转化为经济活力线。
相融之道:从交通线到经济圈
这条1035公里的铁路,正重塑区域发展逻辑。它使昆明至万象的旅行时间从30小时压缩至10小时,催生出“10小时经济生活圈”。今年上半年,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籍旅客位列跨境客流前三,观光旅游、会议商务、探亲访友的频繁流动,让“通道经济”升级为“廊道经济”。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共振,中老双边贸易额2023年同比增长26.6%,铁路牵引的已不仅是列车,更是人才、技术、资本的跨域循环。
从跨境席位4次扩容的服务升级,到115国旅客的多元交融;从200万老挝民众的出行便利,到26.6%的双边贸易增幅。中老铁路用钢铁轨迹证明,真正的互联互通,不仅跨越山河之险,更在消除发展之障。(李韵菡 李照深 荆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