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上午,襄阳市黄集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七月的朝阳洒满场地。湖北文理学院“紫薇花·微光”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堂融合现代体育与非遗传承的特色体育课。随着集结号吹响,绿茵场上充满了青春活力,志愿者和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着运动的快乐。

(图为志愿者和黄集镇中心小学学生合影 秦欣钰婷/摄)
课程开始,志愿队员带领全体学生进行系统性热身。晨光中,学生们队列整齐,随着口令完成弓步压腿、体转运动、高抬腿等动作。热身运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身体机能,也让他们对接下来的体育活动充满期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李文修/摄)
分组活动时,操场成了多元的运动舞台。篮球场上,学生们灵活穿梭,志愿队员或组织攻防练习,或参与对抗,与学生一起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羽毛球场地,彩色羽球在空中飞舞,志愿者一边指导动作,一边接受学生挑战,师生在互动中分享运动的快乐;乒乓球台前,银球在球网两侧快速往来,志愿队员作为陪练与学生切磋,击球声和欢笑声不断。这些长期陪伴学生的运动器械,虽有磨损,却体现出乡村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戢欣悦/摄)
操场中央,十余只空竹在线绳牵引下旋舞,“抬头望月”“金猴绕树”等传统招式在学生们手中流畅展现。作为襄阳空竹文化发源地,黄集镇中心小学将这项非遗技艺融入日常教学。此刻,传统技艺在少年手中焕发勃勃生机。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进行空竹运动 陈铎/摄)
此次特色体育课的开展,是湖北文理学院“紫薇花·微光”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通过现代体育项目助力乡村学生增强体质,依托空竹非遗传承深化文化浸润,更以师生间的密切互动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志愿者的投入不仅激发了乡村少年对运动的热情,也为非遗文化的代际传递注入青春力量,切实为乡村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助力乡村孩子在强健体魄与文化自信中健康成长。
作者:温舒然 秦欣钰婷 黄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