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在“雷锋号”青少年关爱家园同心园社区站,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课正在进行……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专注地或折叠、或裁剪着红纸,当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他们手中魔术般地变成创意十足的花样五角星时,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在共青团望城区委的悉心指导下,这堂精心设计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在方寸红纸间镌刻下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本次课程以“爱国”为主题,由望城区文英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老师范柳指导。课程伊始,柳柳老师并未急于教授剪纸技法,而是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启蒙课。她详细讲解了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的故事和旗帜上五颗五角星所代表的深刻含义。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强大的意义,柳柳老师结合历史与现实,简述了“银河号事件”的屈辱过往,并与当前的国际形势(如加沙冲突)进行对比,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励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带着这份庄重的情感,孩子们在柳柳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花样五角星的剪纸实践。从如何正确折叠红纸,到精心设计内部纹样,再到小心翼翼地沿着线条裁剪,柳柳老师耐心示范,到座位上逐一指导……孩子们屏息凝神,睁大双眼紧盯着手中的红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折痕。当一张张平面的红纸在自己手中魔术般地变成立体、精美的花样五角星时,课堂里充满了惊叹与成功的喜悦。“看!我剪出来了!”“我的旁边还有好多小红心!”兴奋的欢呼此起彼伏。
“剪刀要从这根折痕剪下去……”更令人感动的是课堂中涌现的互助精神。一些率先掌握技巧的同学,主动当起了“小老师”,热情地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小伙伴,手把手地教他们折、剪,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种“传帮带”的氛围,正是“雷锋号”精神在细微处的生动体现。
课程临近尾声,孩子们都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其中,李泽洋同学格外珍视自己的成果,他小心翼翼地将剪好的花样五角星仔细折叠好,郑重地放进口袋。“我要带回家,送给妈妈!”他兴奋地说。这枚小小的红色五角星,不仅是一件手工作品,更承载着他在这堂课上收获的爱国情感与自豪感。
此次“雷锋号”青少年关爱家园夏令营的非遗剪纸课程,成功地将传统技艺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讲”历史、“学”知识、“动”巧手、“传”友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在红纸与剪刀的交织中,家国情怀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浸润了颗颗童心。【刘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