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平度非遗年画调研报告

2025-07-07 14:00:58   来源:中华网

一、引言

平度非遗年画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传承人访谈等方式,对平度非遗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制作工艺、传承现状及发展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发展建议。调研过程中,参考了平度市文化馆、宗家庄年画博物馆等机构的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真实可靠。

二、历史渊源

平度年画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主要集中在宗家庄、荆戈庄等村落。据《平度市志》记载,当时宗家庄村民宗有明从潍县杨家埠引进年画制作技艺,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度年画。光绪年间,平度年画进入鼎盛时期。宗家庄出现了"新盛元"、"公兴义"等30多家年画作坊,年产量达数十万张。这些年画不仅在胶东地区畅销,还远销东北三省和朝鲜半岛。这一时期,平度年画在技艺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雕版技艺,线条细腻流畅,刀法刚劲有力,在业内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平度年画在题材上有了新的突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时事的作品,这些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成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艺术特色

(一)色彩运用

平度年画色彩鲜明浓烈,常用红、绿、黄、紫等饱和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色彩搭配上,注重对比与协调,通过大面积的暖色与小面积的冷色相互映衬,使画面既热烈喜庆又和谐统一。例如,传统年画《灶王爷》中,以红色为主色调,搭配绿色的祥云、紫色的衣带,营造出庄重而喜庆的氛围。

(二)构图布局

平度年画构图饱满,讲究对称均衡。画面通常以人物或主题为中心,四周配以装饰性图案,形成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例如《五子登科》年画,中心人物造型夸张生动,周围环绕着祥云、花卉等装饰元素,使整个画面既充实又不显得拥挤。

(三)造型特点

平度年画造型夸张质朴,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态。人物面部表情丰富,五官刻画细腻,身体比例适度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门神》年画中的秦琼、尉迟恭形象,身材魁梧,表情威严,手持兵器,给人以强烈的震慑感。

(四)题材内容

平度年画题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其中,神供类年画如《灶王爷》《财神爷》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戏曲故事类年画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展现了传统文学的魅力;民俗风情类年画则生动记录了当地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

四、制作工艺

(一)选材

平度年画的制作对材料要求严格。雕版通常选用棠梨木,这种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适合雕刻。纸张方面,传统上使用光纸,现在多采用宣纸,以提高年画的艺术效果和保存时间。颜料早期使用品色颜料,现在已改为国画颜料,使色彩更加鲜艳持久。

(二)画稿设计

画稿设计是制作年画的第一步。画师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精心绘制画稿。画稿完成后,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线条流畅、构图合理。一些经典画稿会被反复使用,成为代代相传的珍贵资料。

(三)雕版

雕版是制作年画的关键环节。艺人先将画稿反贴在木板上,然后用刻刀进行雕刻。雕刻时采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技法,使线条刚劲有力,图案清晰生动。一块完整的年画通常需要雕刻多块色版,包括墨线版和各种彩色版,每块版都要与墨线版精准匹配。

(四)印刷

印刷时,先在雕版上均匀涂抹颜料,然后将纸张覆盖在版面上,用棕刷轻轻按压,使颜料转移到纸上。多色套印时,需要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印刷各个色版,每印完一色,都要仔细对齐,确保图案准确无误。

(五)装裱

印刷完成后,还要进行装裱。传统装裱工艺包括托裱、镶边、覆背等步骤,使年画更加美观耐用。现代装裱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年画的艺术价值和保存效果。

五、传承现状

(一)传承人群体

目前,平度年画的传承人群体主要由老一辈传承人、中青年传承人和爱好者组成。省级非遗传承人宗成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从1978年开始从事年画制作,至今已逾40年,培养了众多徒弟。中青年传承人中,宗绪强、宗素娟等已成为创作骨干,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推动年画艺术的发展。

(二)传承方式

平度年画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学校教育三种方式。家族传承以宗氏家族为代表,父子相传、祖孙相继,保持了技艺的纯正性。师徒传承则打破了家族界限,吸引了更多爱好者加入。此外,当地一些中小学将年画制作纳入校本课程,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学习这门传统技艺。

(三)传承成果

近年来,平度年画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展览,获得广泛好评。2019年,平度年画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同时,年画产品也逐渐走向市场,开发出年画册页、明信片、书签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六、面临问题

(一)市场需求萎缩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审美观念的更新,传统年画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现代家庭装饰更多选择简约时尚的风格,对传统年画的需求日益降低。同时,年画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也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

(二)传承人才匮乏

年画制作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年轻一代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愿意学习年画制作的人越来越少。此外,传承人的经济收入有限,也影响了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新能力不足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如何创新发展是平度年画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年画题材和表现形式相对单一,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四)保护资金短缺

平度年画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资料收集、技艺研究、人才培养、作品展览等方面。但目前保护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资金短缺制约了年画事业的发展。

七、保护与发展建议

(一)加强市场开拓

1. 创新产品设计,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年画衍生品,如家居装饰品、文具、电子产品周边等。

2.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和宣传推广,扩大市场覆盖面。

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平度年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 完善传承机制,建立"传承人+院校+社会"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2. 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

3. 开展年画制作技艺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学习。

(三)推动创新发展

1. 鼓励传承人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艺术元素,创新题材和表现形式。

2. 加强与高校、设计机构的合作,提升年画的设计水平和艺术品质。

3.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数字化年画产品,拓展传播渠道。

(四)增加保护资金投入

1.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2.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项目合作、捐赠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 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八、结语

平度非遗年画作为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平度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创新发展,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和传承人共同努力,形成保护合力,推动平度年画持续健康发展。

撰稿:庞雅琪 于英曼 王佳怡 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