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右前旗树木沟公社天津知青下乡57周年纪念大会于2025年7月2日在蓟州塞北农家院隆重举行。
作为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代表,从当年的青春时的并肩战斗到如今鬓染霜华,天各一方,大家共同书写在树木沟乡大地上的青春诗篇。在艰难岁月中凝结的深情厚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愈发醇厚绵长,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此次大会由科右前旗天津知青联谊会理事、树木沟公社天津知青群联络组副组长王学伟主持。首先由原树木沟公社复兴大队知青刘金兰宣读了科右前旗知青联谊会给大会发来的贺信。贺信中表示,“多年来在树木沟冀振忠理事和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全体树木沟知青为知青山和纪念馆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原联谊会会长张洪义功不可没,我们永远怀念他。树木沟知青在公社理事的组织下,积极参加联谊会的各项活动,努力做好各项知青工作,知青之间互学互帮,团结友爱,是各公社值得学习的团体之一。你们不但把本公社知青组织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还为前旗联谊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出了突出成绩。今年8月份我们知青合唱团还要参加在音乐厅举行的庆祝抗日战争80周年演唱活动,10月份举办十周年知青书画展活动,希望你们能积极参加。现在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希望你们继续发挥余热,再接再厉,积极参加联谊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知青工作做出更多的成绩,同时也希望你们关爱自己,注意身体,精神愉快,家庭幸福!”
前旗知青联谊会对纪念大会表示祝贺的同时,肯定了树木沟公社老知青们多年来知青情结深厚,知青活动丰富多彩,知青精神状态健康活跃,在继承知青精神,弘扬知青情怀等方面在全旗范围内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
会议中由原树木沟公社永安大队知青王沧亭宣读了原树木沟公社老书记满志林发来的贺信。满志林老书记的贺信中激情澎湃,感人至深,贺信中写到,“57年前的今天你们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偏辟的树木沟,克服背井离乡的孤独,克服交通闭塞、物资匮乏的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扎根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你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召唤紧紧相连,在艰苦卓绝中磨砺意志,在奉献耕耘中升华人生。你们的到来为这方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你们与乡亲们一道同甘共苦、挥镐垦荒,用汗水书写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树木沟繁荣发展的今天浸透了知青朋友们曾经最纯粹的热血与汗水,承载着你们最宝贵的青春理想与奋斗足迹。”
57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无数建设者的接续奋斗下,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推动下,树木沟乡早已旧貌换新颜,正朝着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你们当年亲手播下的希望种子,如今已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份深刻的历史巨变中,也凝聚着你们那一代知识青年倾注的赤诚心血与无悔奉献。你们所展现的“听党召唤、为国分忧、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时代,成为激励后辈不懈奋进、建设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后,树木沟公社天津知青群群主、已故科右前旗天津知青的代表性人物张洪义的夫人刘金钟女士,向大会做了真挚动情的致词。她的致词朴实无华,真切感人,也代表了全体老知青们的心声“知青们上山下乡,广阔天地炼红心的难忘过往,生动描述了今天树木沟的山乡巨变繁荣富强。”
依据议程安排,科右前旗天津知青联谊会理事、树木沟公社天津知青群联络组组长冀振忠做了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表示,“首先向参加此次纪念大会的全体老知青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感谢大家为这次纪念大会的胜利召开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冀振忠在发言中,还深情地回顾了当年224名知青在树木沟插队落户的历史,回顾了这些年来树木沟老知青们团结向上,凝聚心智,把树木沟公社的知青活动搞得风生水起,他还感谢了树木沟公社全体老知青们对联谊会,对联络组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在发言中冀振忠寄予期望的讲道,“希望大家把这次蓟州纪念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友爱的,励志的,正能量的大会!开成一个具有纪念意义,再次写入树木沟知青史的大会!最后,他祝福大家在会议期间,朋友相悦,友谊加深,快乐愉悦地度过这次纪念下乡57周年的不平凡的蓟州之行!”
原树木沟公社复兴大队知青、书法爱好者杨宁一向大会敬献了书法作品,楷书“七月二日蓟州逢,树沟往事入怀浓,三十翁媪同追忆,岁月凝情绿影重。”原树木沟公社树木沟大队知青郝彪向与会的老知青们赠送了由他的孩子亲自设计和制作的“树木沟知青下乡57周年”纪念章。他们两位对大会所表达的敬意和对战友们的深厚感情,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
因故未能参加纪念大会的原树木沟公社复兴大队知青、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郑忠辅委托永安大队知青王沧亭朗诵了他致敬本次大会的即兴诗作《将晚霞走成朝晖》。王沧亭满怀激情,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全体与会老知青们的共情,大家表示一定永葆青春,不忘初心,把我们绝代知青的精神传承下去将大会推向了高潮。
此次会议,受到了协办单位中国平安河西支公司的大力支持,除提供与会者一些伴手礼品之外,资深客户经理、中国平安高级康养顾问荀亚菎在致辞中有感而发,“今天的阳光特别温暖,就像57年前您们踏上内蒙古的土地上照亮您们肩头的那一缕阳光,让您们承载起祖国的重任与担当,今天的重逢是一次承载青春记忆的过往,也是57年后再次的重逢,也感受了中国平安与您‘相伴一生守护一生’的承诺。”
资深客户经理、中国平安高级康养顾问荀亚菎致辞
随后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资深律师、河西支公司的负责人李健深情致辞,“我是70年代末生人,就是知青的孩子,我从小感受到了父辈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同时鞭策我们这代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在学习和工作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微薄力量!”开场之后,李健为与会的知青演讲了一堂生动的民法典与保险为主题的法律和金融知识的饕餮盛宴,把财产保全、家庭资产的隔离、财富保值增值、财富传承等相关内容通过法律真实的案例生动的呈现给与会者,让大家受益匪浅,其中一位张阿姨会后讲道,“我是平安的老客户,家里有20多份平安的保单,这次我选择荀老师帮我配置2.5%复利的理财保险,荀老师很耐心,也很专业!让我享受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隔代的财富传承,还享受中国平安的附加值服务,非常开心。”
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资深律师、河西支公司的负责人李健为与会者讲解民法典与保险知识
与会的老知青们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京剧清唱以及独唱配独舞等节目,活跃了大会气氛,也彰显了老知青们的精神风貌,将这届纪念大会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参观了黄崖关长城、塞外水镇等蓟州知名的风景名胜。
文/郑忠辅 冀振忠 编辑整理/晓溪/佳楠 图/冀振忠提供
【编者按】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伴随着“大有可为、广阔天地”的响亮口号,一场全国性质的大运动“上山下乡”开始了,据统计,1962到1966年,129万城镇青年被送去农村,1966到1968年,400万“老三届”(66、67、68届毕业生)先后相应国家号召,参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大迁徙” 1968年一年就送了200万青年下乡,在1967到1976年,总共1400多万人被动员起来陆续参与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当年的知识青年被送去的地方分几种,有直接住村里,跟农民一起干活,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这叫“插队”,还有的去国营农场有组织的干农活的,这批人条件稍好些;也有的在新疆、黑龙江这些边疆建设兵团,干活的同时还得扛枪参与半军事化的管理。这其中插队的日子是上山下乡里条件最苦的一群热血青年,粮食少,房子破,干活最累;此次科右前旗树木沟公社天津知青下乡57周年纪念大会的老知青就是中国知青下乡中最艰苦的一批代表,他们青春的烙印永远铭记在树木沟公社那片曾经贫瘠现在富饶的土地上,一段峥嵘的岁月,一段青春的过往,一次半个世纪后青春无悔的篇章,再度相聚!“上山下乡”这是一代人,对祖国的热爱与担当、是青春的脊梁、是永不磨灭的记忆、是永恒的精神力量,它必将薪火相传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