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映楚韵,创意焕新生。7月2日清晨6时30分,披着晨曦的荆州市马山农贸市场已是人头攒动,一场由厦门大学“青春荆行时 共筑现代化”暑期实践队策划的“集‘荷’一下 莲动马山”文创早集在此启幕。当千年楚文化遇上青春创意,早市的烟火气息与文创的新颖创意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图景,吸引众多当地居民与游客驻足,共同见证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马山农贸市场位于荆州楚文化核心区,毗邻马山墓群遗址,这片土地孕育了曾震惊考古界的马山楚绣,至今仍流淌着“一鸣惊人”的楚凤基因。实践队选址于此,正是看中这里“活态文化载体”的特质——每日清晨的市井喧嚣,恰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最佳注脚。
“青春荆行时 共筑现代化”暑期实践队汇聚了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外文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12名同学,跨学科融合构建多元实践力量。在指导老师专业引领下,实践队于6月27日奔赴荆州,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先后走访了荆州市博物馆、非遗传承院、莲湖春农旅中心等荆楚文化特色代表性场所,马山是最后一站。
早集现场,荷花荷叶造型、金凤腾飞图案的贴纸和钥匙扣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这些作品撷取荆州水域生态元素与“楚人崇凤”图腾:荷叶、莲蓬呼应当地“荷叶经济”,以水墨笔触勾勒水乡温润气质;金凤小太阳形象则取自楚文化“凤鸟载日”传说,腾飞姿态寓意古城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几天的实地调研收获满满,我们想让荆楚文化走出博物馆,通过我们的设计活起来,成为可触摸、可消费的生活美学。”实践队队长林欣欣如此介绍文创的设计理念,早集以“自然生态、历史符号与青春创意结合”为内核,将荆州水乡灵秀与楚人崇凤的文化密码,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创体验。
在集市绘画互动区,实践队成员以楚凤纹、莲蓬、楚简文字为灵感,为居民勾勒融合传统与创意的画作:给孩子的手绘图中,凤鸟羽翼化作楚绣纹样;为老人速写的带露荷叶,叶脉藏着漆器卷云纹。绘制龙舟、皮影等民俗时,织网花样、玉珩纹样等楚文化符号融入细节,作为文化信物赠予当地居民。
“荆州非遗有哪些?”“楚绣的特点是什么?”互动送文创环节,居民通过回答“楚文化小知识”谜题赢取礼品。在欢声笑语中,实践队队员们送出的文创让创意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髹漆工艺、马山民歌等传统文化知识也悄然普及。顶着酷暑前来参加活动的当地小学生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荆州文化的特色,比如莲花产业和民俗风情,令人大开眼界。”
除荆州特色文创外,融合厦大元素的纪念邮票、明信片亦备受青睐。当嘉庚建筑的飞檐遇见荷塘水乡,当厦大校训与楚凤基因跨时空对话,形成“闽南红砖映楚韵”的独特美学。实践队成员运用创意巧思,并手绘吉祥物,让古老符号在数字时代重获生命力。
这场从清晨持续至黄昏的文创集市,既是厦门大学“青春荆行时 共筑现代化”实践队“以设计赋能乡村”的探索,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美育实践。当楚凤衔来的晨光遇上青春创意,传统便有了续写千年的可能。实践队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荆楚文化不仅活在史书里,更活在现代人的掌上与心间。
长江之滨,楚凤振翅;青春作笔,共书新篇。这场集市的落幕,恰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又一晨光——当高校智慧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当传统符号在创新中焕发活力,乡村振兴的蓝图正以文化为墨,在荆楚大地上徐徐铺展。(程自迩、林欣欣/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