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历史题材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作为“十个一”重点文艺作品之一,该剧由巴特尔执导,盛和煜、柳桦等编剧,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等领衔主演,以1949年前后新中国筹建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再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
播出一年有余,《香山叶正红》仍在观众中保有持续影响。剧中诸多角色塑造受到观众广泛讨论,其中,饰演李宗仁一角的演员华明伟,以其沉稳、内敛、富有节制的表演风格,悄然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李宗仁作为历史上具有复杂经历与独特政治身份的人物,其形象在荧屏上的呈现从不容易,而华明伟却以分寸恰当、神韵精准的塑造,为这一人物赋予了现实质感。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看似顺理成章的表演背后,华明伟最初并不自信。他甚至一度认为自己“不像”。
2020年,《香山叶正红》项目正式筹拍。导演巴特尔向演员华明伟发送了一组黑白照片,共有三十余张,皆为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人物,身份涵盖政界、工商界、学界及其他领域。导演并未指定角色,而是抛出一个看似随意却意味深长的问题:“你觉得你像谁,适合演谁?”华明伟认真审视那些照片,挑出了几位人物,但没有包括李宗仁。在他看来,李宗仁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拥有显著地位的知名将领与政治人物,其体貌特征与个人气质与自己有明显差距。“我不像他,基本不像的。”他坦率地回忆道。
导演却并不以为然。他看着华明伟挑选的结果,忽然开口说:“我想让你演李宗仁。”面对华明伟的迟疑与推辞,导演笑了笑:“他不像,你可以把他演像了。”就是这样一句话,像点燃了某种久藏于演员内心的火种,唤起了华明伟深藏心底的创作冲动。对于一名从业数十年的演员而言,表演的意义从来不只是“相似”,而是如何在理解基础上重构人物。这不是模仿,而是再现;不是复刻,而是创造。
华明伟决定接下这个角色。此后,他便开始投入到漫长而细致的准备工作之中。面对一个真实存在于历史记忆中的人物,他深知必须具备足够的历史敏感性与艺术洞察力,既要尊重史实,又要塑造人物。他从李宗仁的个人经历入手,研读其传记、回忆录以及相关历史资料,尤其关注李宗仁在1940年代末所处的历史方位与心理状态。他不断思考:这样一位经历复杂、立场多变又身处时代巨变中的人物,他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情绪是什么?他与他人交谈时的节奏如何?他在保持体面与权衡利弊之间的张力该如何表现?
与此同时,华明伟重温了电影《血战台儿庄》中邵宏来饰演的李宗仁一角。邵宏来凭借此角获得当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其表演中的沉稳气度与复杂情绪处理,给华明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演得很到位,那种指挥若定却隐含忧虑的眼神特别有力量。”华明伟说,优秀演员的表演经验为他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他也明白,任何形式上的模仿都不能取代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建构。在正式进入拍摄阶段前,华明伟还特意进行了表演策略上的调整。他放慢语速,放低声线,减少动作幅度,以体现人物在特定历史阶段下的沉稳与迟疑。
他力求在“静”的状态中表达复杂心理,使得李宗仁这一角色在有限的篇幅中显得格外有分量。特别是在与他人对话的场景中,他更多依赖眼神、停顿与轻微表情的变化来传达信息,而非夸张的台词或肢体动作。导演巴特尔评价道:“他没有刻意去追求外貌上的相似,而是通过气质与节奏,让观众相信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李宗仁。”事实上,华明伟之所以能承载起这样的角色塑造任务,与其多年来在话剧与影视作品中积累的经验密不可分。
自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以来,华明伟始终活跃在表演一线,尤其擅长诠释文人、军人、知识分子等富于精神层次与文化背景的角色。他曾在话剧《雷雨》中饰演周萍,在《家》中饰觉明,在大型历史话剧《秋瑾》中饰孙中山。这些角色无不要求演员深入人物心理、处理复杂情绪、表达多重立场。而这些能力,正是历史题材创作的关键所在。
正因为有这样的沉淀,他在《香山叶正红》中塑造的李宗仁才能在有限的出场中展现出人物的厚度与真实性。荧屏上的李宗仁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符号,也不是高大全的样板人物,而是一位身处矛盾漩涡、内心动荡却保持体面与克制的历史人物。这种人物的可信度,来自表演者对于其历史身份与心理结构的深刻把握。“他不像,你可以把他演像了。”这句导演的鼓励之语,最终也成了华明伟对自己的承诺与超越。演一个不像的人,是挑战;演得观众信了,是本事。
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华明伟没有刻意强调“我是李宗仁”,但他却以演员的真诚与节制,使观众相信,这样的一个人,在1949年的历史场景中,是完全可以存在的。《香山叶正红》作为一部具有典型时代背景的历史剧,能够让观众记住角色、感受到人物的温度,离不开演员们的全情投入。而华明伟的这次出演,不仅是一次表演实践的突破,更是一位资深演员对历史、对人物、对艺术的尊重与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