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各单位严格落实“136”安全管理模式,聚焦变化因素、强化系统思维、夯实安全基础、压实管控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变化作业 打好“组合拳”
“咱们队马上要进驻YF301工作面了,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联合试运转,一定要超前准备,认真对照规程措施,确保顺利初采……”在成庄矿综采准备队干部碰头会上,队长马哲正对即将进驻新工作面的各类事项进行细致讲解。
该工作面属于老旧盘区压覆资源,成庄矿结合煤层地质条件、辅运系统能力、安全风险管控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使用放顶煤工艺开采。该工作面为孤岛面,两侧均有小煤柱,矿压治理对保障安全生产尤为重要。该矿生产技术部从工作面设计之初,便强化系统思维,提高支护强度,确保一次性支护到位,避免返工,并提前为后续开采可能遇到的巷道变形问题开出注浆、起底、扩帮等“药方”,指导顺槽巷道的矿压治理,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在设备配套安装方面,该矿充分结合现场实际,引用单轨吊机车,既有效避免巷道底鼓对运输线路产生影响,又实现了人员遥控操作,有效减少工作量,降低作业风险。在设备地面维修期间,该矿主动联系厂家,提出技术需求,现场指导厂家人员制作“样架”,并严格执行修复一批、验收一批要求,确保设备安装达标。在井下安装过程中,各业务部室抽调骨干,以三八制跟班方式,轮流在现场监督,确保一次安装到位。为规避新装备应用风险,该矿机电管理部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对设备配套及运输方式等进行技术交底,协调备品备件准备及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新装备应用方式。
在工作面回采前,为保证采空区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及上隅角瓦斯安全,该矿严格实施采面支架后强制放顶工艺。通风部根据抽采评判达标报告,提前制定小煤柱侧煤壁及时堵漏、增加施工大直径钻孔、完善采空区封堵工艺等措施,提升瓦斯治理效果,保障工作面正常生产。
加强现场管控 压实“责任链”
为确保末采阶段平稳推进,赵庄二号井技术人员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实地勘查,动态掌握工作面顶板压力分布、煤层倾角变化等核心数据,每天组织召开专题技术会,构建起“三维防控体系”。同时,针对顶板压力大的问题,创新实施“分区支护+动态监测”方案,优化挂网工艺流程、建立设备健康档案,对采煤机、液压支架等关键装备实施“预防性检修+状态监测”双重保障机制。“在初期准备环节,我们提前将钢丝绳、液压单体柱、板梁等末采所用材料、配件准备到位,在运网、铺网、运输、顶板支护等环节细化分工,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对工作面采高及液压支架支护状态进行调整,确保末采期间工作面人员、顶板条件、设备处于最佳状态。”该矿综采一队队长邢超说。
针对工作面断层处顶板压力大、坡度较大等复杂地质条件,该队明确攻坚责任,超前管控风险,提前做好工作面坡度调整、顶板补强支护、延伸溜槽长度等工作,各工种密切配合有序作业,跟班队长靠前指导,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狠抓现场标准化管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关,每日坚持分析总结,及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郭颖 原征岚 范君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