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基层实践。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万名大学生进千站”“赤心报国·绿色化工,我们在行动”服务队以“赤心报国·绿色化工”党团建品牌为引领,怀揣着服务乡村的炽热初心,奔赴九江市彭泽县黄花镇裕丰村,通过多元形式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对话峥嵘岁月,传承红色信仰。
志愿者们走访了裕丰村的几位老党员,与他们围坐交谈,聆听他们在艰苦岁月中坚守初心、投身乡村建设的奋斗故事。“我在芙蓉农场扛沙袋抗洪,水涨到脖子也要守住堤坝。”其中一位老党员坐在藤椅上,缓缓讲述起在芙蓉农场抗洪的惊险时刻。说着,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的泛黄奖状复印件,回忆起自己带领群众开垦荒地,连续三年斩获“先进生产者”荣誉的奋斗历程。
在另一位老党员家中,墙上悬挂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诉说着岁月的荣光。这位曾驻守海岛12年的老党员,指着边缘已磨损的军装照回忆:"守岛时喝的是雨水,吃的是压缩饼干,但只要看到国旗在海风中飘扬,就觉得一切都值。"谈及当代青年责任,两位老党员都表示,年轻人要把“为人民服务”刻在心里,时刻牢记入党初心。
图为志愿者们在和老党员谈论。邓佳玉 供图
守护纯真童年,传递温暖关怀。
志愿者们踏入村庄时,注意到孩子们的眼睛里既有着对陌生人的好奇,又藏着隐隐的期待。志愿者们随即将背包里的卡通笔记本、水彩画笔、益智玩具等小礼物分发给孩子们。小女孩捧着印有小熊图案的笔记本,惊喜得眼睛发亮,羞涩地说了声"谢谢姐姐”。为了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志愿者们组织了"悄悄话树洞"这一活动,鼓励孩子们将对父母的思念写在纸上,揉成纸团藏在村口的树洞里。通过游戏互动、谈心交流,帮助孩子们排解孤独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图为在留守儿童家中访问。邓佳玉 供图
搭建沟通桥梁,助力文化振兴。
普通话是村民获取外界信息的窗口,更是助力乡村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提升村民语言交流能力,志愿者们将“普通话培训班”办到了村民家门口,从基础发音、日常用语入手,让他们在模拟场景中锻炼语言能力。还通过"四是四,十是十"发音练习等方式,帮助大家纠正发音。其中一个小朋友起初羞于开口,在志愿者指导下,他不仅能流利朗读课本里的古诗,还主动当起家里的"推普宣传员",给弟弟妹妹们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
图为在家中给孩子传授普通话知识。邓佳玉 供图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生命健康。
暑期是电信诈骗与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为筑牢安全防线,志愿者们聚焦防电诈与防溺水两大主题,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播放反诈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提醒村民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在防溺水安全教育环节,志愿者们们向村民尤其是青少年讲解溺水危害、防溺水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并邀请他们亲自体验急救动作。其中一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遇到有人溺水不能盲目下水救人,要大声呼救并用竹竿、救生圈帮忙,今天学到的知识太有用啦!”
图为在家中给孩童普及预防溺水的知识。邓佳玉 供图
采集土壤水样,赋能科学发展。
实践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在裕丰村农田、水塘等区域有序开展水样与土壤采集工作。雨水虽打湿衣物,却未动摇大家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决心,针对不同地块、不同水域,队员们详细记录采样地点、环境特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每一份采集的样本,都承载着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关切,也成为后续分析检测的基础。采集工作完成后,分析其水样酸碱度、土壤肥力指标等,为裕丰村农业生产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建议,为乡村生态环境“问诊把脉”。
图为志愿者在采集土壤水样。邓佳玉 供图
此次裕丰村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将知识与关爱带到乡村,在服务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裕丰村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李梦 郭昕彤 邓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