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闽台乡建乡创·未来乡村艺术沙龙在德化举办

2025-07-01 10:05:07   来源:实况网

6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闽台乡建乡创·未来乡村艺术沙龙”在福建德化县红旗坊文旅产业园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十余位专家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及青年实践者齐聚一堂,以“艺术+乡村”为切口,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与案例交流。

此次活动是第三届闽台陶瓷文化节的重点板块,由德化县委宣传部指导,德化县龙浔镇人民政府和德化县文联主办。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活动意在推动艺术介入乡村、文化激活空间、文旅链接产业,为闽台两地乡建合作提供新范式。

与会领导

从陶瓷之都出发,让传统与创新在乡村相遇

本次沙龙选址德化龙浔镇,这里不仅是“中国白”瓷的发源地,更是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表达激烈碰撞的前沿阵地。主办方表示:“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展开对话,既是向匠人精神致敬,也希望借由艺术激发乡村空间的新生命。”

沙龙开场,由龙浔镇乡建乡创服务团队负责人发表主题致辞,他指出:“我们今天不仅在讲述艺术如何装点乡村,更在探索它如何参与村民共治、重构在地叙事、推动文化再生产。”他还介绍了活动同期启动的“闽台村落更新实验室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共创、陪伴、转化、运营”四大机制,构建一种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创新机制。

聚焦六大议题,连接岛内外实践经验

本次沙龙分上下两场进行,内容聚焦文旅策划、社区营造、数字非遗、乡建规划、IP策略等关键话题。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一次真实而温暖的“村落经验分享”。

上半场多位嘉宾聚焦文化创新与品牌建设——台湾“无米乐园”的案例展示了以非典型策略盘活乡村形象的可能,厦门大学张少军教授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乡村产业如何走向差异化发展;来自台湾的艺术家则讲述了如何“艺起回乡”,用创意行动重建村庄与青年的连接;另有专家带来“非遗+元宇宙”的实验尝试,探讨数字工具如何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张少军教授

闽台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刘勇教授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周忠长教授

下半场则更注重空间治理与公共参与。有学者结合农业产业园案例,分析空间规划与社区营运如何联动;也有台湾设计师提出“自上而下的规划”需与“自下而上的自治”有机结合,才能让乡建不只“落地”,更能“生根”。此外,IP如何助推产业链、记忆如何转译为空间语言、侨史馆如何成为乡村认同的象征等问题,也在沙龙中展开了深入探讨。

台湾CSID协会正会员 俞坤宗

台灣觀光協會聯合會(台灣總會) 黄永全秘書長

中華陶藝協會 赖秀桃理事長

台灣當代藝術文化交流協會 徐予红理事长

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 张添进老师

艺术不是装饰,是点燃村庄想象力的引线

现场多位嘉宾都强调:“艺术从不是乡建的附加项,而应是核心动能。”艺术的温度与情感表达,能够超越制度边界,连接代际关系、唤起集体记忆。也正是在这一信念下,本次沙龙不仅仅探讨“如何设计”,更聚焦“为何设计”“与谁共建”,构建了更具人文关怀与协作精神的乡建路径。

作为总结,德化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闽台融合资源落地,支持“艺术+乡建”项目落地孵化,助力更多村庄实现从“文化沉睡”到“有机激活”的蝶变。

这场沙龙,不只是一次知识盛宴,更为两岸青年共绘乡村未来提供了更多联结与想象的可能。

(供稿: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镇人民政府 黄建材 江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