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市的繁华街区,有一处庄严肃穆之地 ——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踏入其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热血激昂的抗战年代。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铭记,更是一座传承红色精神的宝库,时刻启迪着后人,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无论何时都熠熠生辉。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设立于 1937 年 5 月,直至 1943 年 11 月撤回延安,在这短暂却关键的六年里,它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蹂躏,大片国土沦陷,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兰州办事处应运而生。它犹如一颗闪耀在西北的红星,肩负起了营救被俘流落的红军西路军将士的重任。红西路军在河西战败后,处境艰难,受尽折磨。兰州办事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四处奔走,通过各种渠道,甚至委托高金城大夫到张掖开办福音堂医院,千方百计寻找并成功营救出 1000 多名红西路军战士,让这些饱经磨难的革命火种得以保存。
同时,办事处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人员们深入各界,与社会贤达、爱国志士促膝长谈,宣传抗日主张,讲解抗战形势,鼓励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他们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兰州的大街小巷,组织各类抗日救亡活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让甘肃这片土地也融入到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之中。
走进纪念馆展厅,谢觉哉的皮箱、彭加伦的眼镜、高金城的围巾等文物静静陈列着。那只皮箱,虽已破旧,却承载着谢觉哉同志受毛泽东委托,手提它来到兰州,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推动甘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艰辛历程;彭加伦的眼镜,仿佛见证了他在昏暗灯光下,日夜操劳,为抗战事业殚精竭虑的身影;高金城的围巾,则象征着他深入敌占区,舍生忘死营救西路军战士的无畏精神。这些文物,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彰显出伟大的红色精神。
这种红色精神,首先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国家危亡之际,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坚信抗战必将胜利,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实现。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从未动摇。哪怕是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依旧坚守岗位,秘密开展工作,为实现理想不惜奉献一切。其次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远离家乡,放弃安逸生活,全身心投入到抗战工作中。许多人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为了革命事业,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像丛德滋烈士,为宣传抗日和党的政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最终献出生命,他的事迹正是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再者是顽强的斗争精神。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他们毫不退缩,凭借顽强意志,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党交付的任务。
在当今时代,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依旧有着非凡意义。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当我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能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不轻易放弃;无私奉献精神提醒着我们要心怀家国,不能只追逐个人利益,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顽强斗争精神则鼓舞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勇向前。
作为新时代的学员,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红色精神。积极走进纪念馆,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品质。在日常学习中,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刻苦钻研,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生活里,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宛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矗立在历史长河之中。其所承载的红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康宏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