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春筑梦助成长,游戏赋能暖童心——广西师大学子“花骨朵计划”点亮流动儿童未来

2025-06-27 22:28:37   来源:财讯网

为响应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助力流动儿童教育公与社会融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花骨朵计划”团队于2025年暑期深入广西桂林、云南昆明等地开展社会实践,以创新游戏化教育模式服务1200余名流动儿童,探索公益服务新路径。

一、聚焦困境:破解流动儿童成长难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1890万人,其中仅63%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团队调研发现,该群体普遍面临 “三重失联”困境:

1.教育断层:课后服务覆盖率较户籍儿童低12.7个百分点;

2.心理隐忧:抑郁倾向检出率达28.4%,高于全国均水;

3.融入壁垒:76%的儿童存在身份认同焦虑。

“传统帮扶模式难以激活儿童内生动力,亟需创新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杨雨露表示。

图1 团队负责人召开研讨会议

二、创新实践:三维游戏化赋能体系

团队立足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优势,构建 “课程-活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1. 游戏资源包:在玩中学

开发 “安全守护者” “数字探险家” “文化小使者” 三大主题游戏盒,融入AR寻宝、非遗手作等元素。11岁乐乐(化名)通过 “礼仪小剧场” 角色扮演,从沉默寡言成长为班级足球队主力,社交主动提升67%。

2. “城市伙伴”计划:长效陪伴

创新 “1名骨干+N名志愿者+N名儿童” 结对机制,动态追踪500份成长档案。在流动儿童社区开设 “四点半游戏站” ,累计服务超6000小时。

3. 心蕾工程:心理护航

联合高校心理系打造 “线上测评+线下工坊” 双轨服务, “情绪魔法盒” 卡牌游戏使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提升65%。13岁小雨(化名)借助 “情绪日记手账” 走出家庭变故阴影,重返自信校园生活。

三、多元联动:构建公益服务生态圈

政校协同:纳入桂林市“课后服务创新试点”,获专项场地与资金支持;校企合作:联合科技公司开发“AI非遗教学助手”,降低游戏盒单盒成本至75元;社区反哺:儿童创作的非遗绣球、方言故事卡通过义卖筹集资金,30%利润反哺新课程开发。暑期开展的 “双向文化交流节” 吸引800余名城乡儿童共创非遗作品。

图2 团队社会实践活动合影留恋

当方言闯关游戏消融沟通壁垒,当非遗工坊搭建文化认同之桥,这群青年学子以游戏化教育为火种,点燃了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希望。在城乡融合的时代命题下,“花骨朵计划”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关于教育公与青年担当的温暖实验。(杨雨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