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六月的蝉鸣渐渐在江淮平原奏响夏日序曲,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心光童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队的11名志愿者,以脚步为尺,丈量每一寸土地;以爱心为灯,照亮每一个角落,通过沉浸式心理课堂、创意实践挑战、暖心陪伴等多元形式,为儿童青少年编织一张充满温情的心灵守护网。
6月19日,在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校园里,心理科普课堂成为孩子们探索心灵世界的乐园。志愿者化身小老师,以“抢杯子”和“你话我猜”等趣味游戏开场,欢声笑语瞬间打破陌生的隔阂,让课堂氛围迅速升温。随后,志愿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压力的本质,通过“绘画解压室”活动,引导孩子们用五彩画笔勾勒出专属的解压妙招,将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具象的创意表达。
另一间教室里,以动画短片《小宇的烦恼日记》为引,短片精准地戳中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展开热烈的互动探讨,深入剖析拖延的成因。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管理,志愿者们还精心设计了“时间侦探”小游戏。在追逐“时间小偷”的趣味任务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方法,学会了与时间和谐相处,在寓教于乐中收获成长。
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心灵的守护永不停息。“心光童趣” 志愿队用脚步串联起城乡的心理关怀网络,用爱心搭建起代际沟通的桥梁。他们在实践中触摸基层社会的真实脉搏,在服务中淬炼责任担当,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力量。未来,这群年轻的志愿者还将继续以青春之名,深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让更多心灵在阳光与关爱中蓬勃生长,为基层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汪利萍、杨佳奇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