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市不动产登记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心党组织建设日臻完善,党员队伍日益壮大。一个个红彤彤的“党员先锋岗”标识牌,在办证窗口的位置透出温暖;一枚小巧普通的党徽,在党员的胸前格外醒目。这里的每一名普通党员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展现了为民服务的初心。
李雁就是这样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年轻党员,青春洋溢的笑容、热情周到的服务,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
“现在这里的办事效率真高,感觉很不错。”在市政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市民刘先生在李雁的指导下,通过手机扫码一次性缴清了税费、不动产登记费等全部费用后,感慨地说。
推行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模式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承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综合窗口比以前更加忙碌,一个窗口每天的叫号量最多时达20余个。李雁这样的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常常是连喝口水、上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有。在了解她的同事心目中,李雁对工作的热爱、对自己要求的严格,在窗口发挥的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等,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这事如果没有遇到你,可能办不成了,你们的服务真好,真的很感激!”贺女士说出如许感动的话语,是因为她曲折的办证故事,有了圆满的结果。
几年前,贺女士与老公共同按揭贷款购买了一套某开发商新建的商品房,将要办理房子的产权证时,老公却意外身亡,留下贺女士和两个未成年的小孩。因贷款一时无法还清,在继承转移时又涉及抵押人和债务人发生变化,贺女士办理贷款手续和抵押变更遇到阻碍,渴望拿到“红本本”成了大难题。2024年8月14日,费尽百般周折的贺女士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出求助。接到这件棘手的登记案件,李雁第一时间核实后将问题上报并参与商讨最优解决方案。她不仅深入细致调查了解产权的来龙去脉,跑相关科室衔接申请材料,甚至还做起了调解员,向金融机构解释办证的政策,尽力化解各方分歧。为方便沟通,李雁还主动为他们建起了微信联系群,协调办证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问题终获解决。登记中心创新性地将原需多次申请的转移登记、非公证继承、抵押权注销+设立4项业务环节整合为一次申请,将之前不同登记类型所需多套材料简化为一套材料,通过“带押过户”四合一组合登记模式,帮贺女士解了燃眉之急。更为重要的是,市区首例“带押过户”四合一也为盘活和激发二手房交易提供了新范本。在这笔业务办理十来天后,中心又完成首笔商业贷款转公积金组合贷款的跨金融机构存量房“带押过户”登记,这是首笔纯商贷存量房“带押过户”业务之后的新一轮有效探索和创新实践。
无独有偶,一个炎热的下午,李雁的窗口来了一位香港居民。原来香港的陈先生与其妻子离婚了,法院将他们在衡阳的一套房子判给了陈先生所有。于是,陈先生便手持香港法院的离婚判决,来申请办理该套房屋所有权的变更登记手续。李雁仔细看了一遍申请资料:“您的资料还不齐备,因为内地法律与香港法律是属于不同的法域,所以各自法院的判决要经过法定程序才能相互认可和执行,不能仅凭香港法院的离婚判决书来办理。”陈先生以为自己受到了“刁难”,情绪有些激动。李雁继续耐心解释,并详细介绍了在香港办理离婚手续时涉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定与办理程序,打消了陈先生的误解。在李雁的指引和协助下,根据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法院两部门建立的协作机制,陈先生到中院立案信访大厅窗口顺利办理了协助执行。
类似这样的故事,不时会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上演。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尾。而所有的美好,离不开登记中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体登记人的不懈努力。
日常工作中,登记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对不动产登记业务工作的引领,“凡事党员带头干,凡事干部冲在前”,党员业务骨干安排到一线窗口岗位,争创“党员先锋岗”。同时,中心5个党支部常年开展“登记服务进社区”活动,李雁所在的二支部2024年有86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上门服务210余次。通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领,全面提升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
上下齐心,实现了衡阳登记能力和服务效能的双提升。截至目前,衡阳市一般登记业务实现3个工作日办结,多项业务1小时办结,15项高频业务“同城通办”,24小时自助查询、自助打证和在线预约受理,让“服务不打烊”变为现实。在全省率先推出地下空间发证、智慧抵押登记、线下跨国不动产办证,率先引入遗产管理人优化非公证继承登记;推行“交地(房)即交证” “市县通办”“跨省通办”服务,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因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项目 28个、房产2.6万套,向全省不动产登记兄弟部门贡献了充满登记智慧的“衡阳样板”。
(胡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