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卢翊淮博士获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ESG博士后研究员全球首颁证书

2025-06-16 09:18:44   来源:中华网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导致全球暖化与极端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在各国政府积极推动下,企业及社会大众逐渐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与环境保护(Environment)、社会责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2015 年联合国宣布“2030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已成为现今社会、政府及企业施行永续经营发展重要指南。各国顺应 ESG 永续浪潮下制定诸多因应政策,以推动企业落实公司治理,并以永续经营为目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在落实 ESG 成效上,许多国内企业开始陆续导入 ESG 理念作为永续发展目标。

两岸学者卢翊淮教授,近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进行ESG博士后研究项目研究,并获得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全球首张颁发的“ESG博士后研究员证书”。该证书由中英官方双重认证:英国国家外事和联邦事务局认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认证。当 ESG 蓬勃发展时也将造成公司治理上的困境,公司出现难以规划出明确且具体的发展目标,而公司发展 ESG策略不只会影响公司追求获利的本质,发展 ESG 需要公司投入资源,公司如何衡平发展公司 ESG 策略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公司在推动 ESG的难题;随着ESG理念在金融领域的深度渗透,2025年绿色金融市场迎来更为繁荣的发展局面。金融机构愈发重视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在投资端,ESG主题基金、绿色债券等产品规模持续扩张。投资者不再仅仅关注财务回报,对投资标的的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过去几年间,全球ESG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与项目。在信贷领域,商业银行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的绿色项目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支持。通过设立绿色信贷专项额度、制定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标准,引导资金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绿色产业倾斜。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监管框架,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的规范与引导,为绿色金融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5年,科技与ESG的融合进入全新阶段,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成为推动ESG管理变革的重要力量。大数据技术搜集涵盖企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员工福利、供应链信息等各个方面,解决了以往数据获取难、准确性低的问题。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企业未来的碳排放趋势,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减排策略。通过区块链技术,消费者可以清晰追溯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流通的全过程信息,了解原材料来源是否可持续、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环保与劳工标准等,促使企业加强供应链ESG管理。5G、AI、云端计算、区块链等数位科技应用日趋成熟,将企业经营与生产、利害关係人互动、上下游供应链等数据整合,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数位科技工具能更即时、透明的反映企业ESG现况,成为加入跨国供应链的优势。另外,政府也能搜整ESG资料,建立ESG资料中心,透过跨企业、跨产业、跨领域的资料分析,除提供给企业参考,透过数据比对与分析预测也更能掌握政策落实进程,有助于企业落实永续发展,共同迈向实践永续的承诺。

卢翊淮表示: 在这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竞赛中,唯有主动拥抱变革,将ESG作为永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ESG决定了企业能否在下一代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选择中存活下来,他定义ESG为第五次的工业革命,传统产业的百工百业跟不上市场变化,将于被世代洪流中被吞没,既然推动 ESG 策略是企业无法迴避的义务,面对这些公司治理的困境,首先应强化董事责任并成立永续委员会,持续强化 ESG 的揭露义务,并积极遏止漂绿的问题,公司强化与利害关係人的对话与沟通,作为公司面对 ESG 课题下努力的方向。面对全球气候变迁、机构投资人的 ESG高期待,各国要如何展现全球价值,构建ESG 生态系,满足利害关係人的供给与需求,提供可行的必要资源? 当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底色,企业唯有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治理效能有效统合,有效实施公司治理及全球治理,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