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关键时刻能救命——心力衰竭患者的居家护理指南

2025-06-10 12:30:17   来源:中华网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影响全身器官供血。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居家护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病情的稳定和生活质量的高低,以下为全面的居家护理要点。

一、病情监测与观察

每日定时测量体重,最好在晨起排尿后、进食前进行,穿着轻便衣物。若发现体重在 1 - 2 天内突然增加 2 - 3 公斤,可能是体内液体潴留,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坚持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包括饮水量和尿量,确保出入量基本平衡,避免过多液体摄入加重心脏负担。

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程度、咳嗽性质、下肢水肿情况等。若原本轻微的气短逐渐加重,夜间平卧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或者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下肢水肿从脚踝蔓延至小腿,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必须尽快联系医生。

二、科学饮食管理

遵循 “三低一高” 饮食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 3 克,避免食用咸肉、香肠、酱菜等高盐食物。烹饪时可使用香料、柠檬汁等增添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限制脂肪摄入,少吃油炸食品、动物油,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鱼油。

控制食物总热量,根据自身活动量和体重合理安排,避免体重超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胃部压力,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三、合理运动康复

在医生评估病情稳定后,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初期可选择简单的床边活动,如缓慢伸展四肢、坐立起身等,逐渐过渡到室内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出现明显心悸、气短、乏力为宜,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持续 20 - 30 分钟,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可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代谢,但切忌过度劳累,以免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四、药物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例如服用利尿剂时,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可适当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

定期复查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将药物放在固定且方便拿取的地方,可使用药盒按时间分装,避免漏服或错服。

五、心理与生活护理

长期患病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心衰患者互助小组,分享治疗经验和生活心得,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 7 - 8 小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的常见因素。

心力衰竭患者的居家护理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通过病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康复、药物规范及心理生活护理等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风险。患者和家属应充分重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对抗疾病。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心大血管外科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