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以文化力量赋能干部队伍建设:在培根铸魂中锤炼时代新军

2025-06-05 10:03:30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文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精神根系,既厚植理想信念之基,又涵养专业素养之魂,更培育价值认同之根。新时代干部培养需构建“理论文化铸魂、党史文化强心、传统文化固本”的立体化育人体系,让文化力量成为干部成长的“精神钙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兼具思想深度、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的人才支撑。

一、汲取理论智慧:在思想淬炼中筑牢信仰之基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干部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钥匙”。在理论学习中,需构建“原著精读—原理阐释—实践转化”的闭环体系:通过《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的专题研讨,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培训班”载体,推动干部将“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建立“理论大讲堂”“基层调研活动”等机制,引导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场景中,运用“创新驱动”“系统观念”等理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创造”的飞跃。

二、传承党史文脉:在鉴往知来中凝聚奋进之力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百年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精神力量。干部培训需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必修课,通过历史脉络梳理、精神谱系阐释、经验教训总结,引导干部在“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维度中找准使命坐标。

在历史教育中,需突出“三个维度”:一是纵向贯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系统阐释党的精神谱系的传承脉络;二是横向对照,对比不同历史阶段的治理实践,系统总结“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等成功经验;三是现场体悟,依托革命旧址、改革地标等红色资源,开展情景模拟、沉浸式教学,激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同时,要注重地方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通过编纂地方革命与建设史志,宣传各时期党的先进模范人物,让干部在本土历史镜鉴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激活传统基因:在文化浸润中培育品格之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干部政德修养的源头活水,其中“民本思想”“德治理念”“清廉文化”等要素,与新时代干部价值观高度契合。干部培训需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构建“思想浸润—道德培育—实践创新”的文化赋能路径。在思想层面,深入挖掘“政者,正也”“为政以德”等经典论述,将《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中的治国智慧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阐释,引导干部树立“清廉自守”“务实为民”的从政准则;在道德层面,提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智慧,通过廉政文化讲座、传统美德讲堂等形式,培育干部“慎独慎微”“知行合一”的道德品格;在实践层面,倡导从“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中汲取创新灵感,从“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中提炼协商智慧,为基层治理、区域合作等提供文化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廉政书画展等形式,营造“以文化人、以廉润心”的育人氛围,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文化底色。

文化育人是一项“培根铸魂”的系统工程,理论文化提供思想武器,党史文化标注精神坐标,传统文化确立价值底色。新时代干部培训需以文化为纽带,将“顶天立地”的理论深度、“继往开来”的党史厚度、“成风化俗”的传统温度有机融合,培养出一批既懂“国之大者”又通“治理之要”的复合型干部。未来,唯有持续深化文化育人体系,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百年党史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在干部成长中同频共振,才能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新征程上书写“以文化人、以文强政”的时代篇章。

(向归)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