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校史馆,感悟红色基因与使命担当
为深入学习校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薪火相传,历史探微”春季自主实践团于近日赴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了大工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辉煌历程,进一步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
理论学习筑基,厚植家国情怀
在实践开展前,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学习,了解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历史沿革,对校史馆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了解,同时依据个人能力进行分工。成员们表示:"通过前期理论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校史知识,更深刻体会到老一辈大工人艰苦奋斗、科教报国的精神品质,这为我们后续的实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追寻历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实践团首先参观了校史馆前厅和序厅。前厅以时空为轴,镌刻着大工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初心印记。成员们驻足于左右两侧的大事记前,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建校历程到新时代的奋进篇章,深刻感受到大工“因党而生、与国同行”的精神内核。序厅内,钢琴版的校歌悠扬回荡,“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熠熠生辉,成员们通过投影画面回顾了1949年至2012年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及大工在其中书写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沿革厅中见发展,人物厅里学精神在沿革厅,实践团成员通过丰富的历史照片 、文献资料和实物展示,系统了解了大工自1949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启航篇”中师生参与主楼建设的工地场景,到“发展篇”里钱令希院士手绘的“核潜艇耐压壳计算草图”,再到“奋进篇”中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一代代大工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人物厅中,屈伯川院长“三顾茅庐”请钱令希教授的故事、钱令希院士开创计算力学学科的卓越成就,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科研与实践中勇攀高峰。
国际视野与校友情怀,激励奋进新征程在国际礼品厅,成员们欣赏了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美礼品,感受到大工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校友厅内,早期校友投身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感人事迹和新时代校友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激发了实践团成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学生宿舍的复原场景,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大工人质朴而热忱的求学精神。
实践总结与未来展望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大工的红色基因和辉煌历史,更深刻认识到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青年学子,应肩负起科技报国的使命,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薪火相传,历史探微”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校史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传承大工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