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吉安采茶戏:赣鄱大地的文化明珠

2025-05-26 15:31:34   来源:中华网

在接触吉安采茶戏之前,我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课本里的经典片段和偶尔在电视上瞥见的片段,总觉得戏曲离我的生活很远,直到了解了吉安采茶戏,才发现传统戏曲原来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吉安采茶戏起源于明初,成长于清末,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故事。它从吉安府中部和北部农村的灯歌演变而来,最初的花鼓戏以一旦、一丑、一生的角色形式呈现,被称为“三脚班”或“三小戏”。清中叶,宜黄戏和汉剧的衰落让许多艺人投身花鼓戏班,也让采茶戏在唱腔、行当等方面得到了充实,逐渐发展为“七唱三打”的半班形式,增加了更多的角色和乐器,能够演出整本大戏,形成了独特的吉安采茶戏风格。

吉安采茶戏的唱腔丰富多样,吸收了当地山歌小调的素材,粗犷朴实,共有曲调100余种,非常适合表现现实生活。表演风格上,保留了灯彩的诙谐、欢快,小丑坐矮桩、走矮步,小生耍折扇等动作,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吉安的乡村生活之中。传统剧目也十分丰富,单头戏、三脚班戏、半班戏等不同类型的剧目,展现了吉安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21世纪初,吉安采茶戏曾有过辉煌的时刻,《远山》和《乡里法官》两部现代采茶剧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创造了江西文艺界的“吉安现象”。然而,随着基层文艺院团转企,吉安采茶戏演员队伍受到冲击,采茶戏逐渐走向没落,这让我感到十分惋惜。

为了复兴吉安采茶戏,吉安市做出了许多努力。近年来创排的大型现代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以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经过精心打磨,成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将该剧分为“明星版”和“青春版”的做法,不仅培养了本土戏曲人才,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吉安采茶戏。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吉安采茶戏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举办演出和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吉安采茶戏;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吉安采茶戏与新媒体相结合,扩大其影响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吉安采茶戏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相信在未来,吉安采茶戏这朵赣鄱大地的文化明珠,将继续闪耀着千年的光芒。(韩宗余 黄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