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勇担社会责任,共育未来力量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峰会圆满落幕

2025-05-23 16:27:37   来源:腾讯网

(图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赋能中心乐海猛致辞)

2025年5月19-20日,第5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峰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峰会以“融合创新·共育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中共深圳市龙华区流星春华秋实联合支部委员会张长华书记、 中共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丰社区总支部委员会王新建书记、民乐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孙旗开主任、民丰社区居委会常满彦委员、 深圳市家庭教育协会赵志伟会长、欧美加国际交流书院欧文院长、群英教育创始人林尔群先生、中国文化交流大使南宁组委会主席银艺棋、ILPTC青少儿语言评价专业委员会南宁分会负责人李伟、潮起星烁艺术盛典组委会陈运豪先生、广东省校企合作促进会余崇文副会长、 北京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特聘心理教授邱继文、牛津大学-牛津英语大师路易思先生、标杆出版社英语教材编辑赖素如女士、 中国香港妆嫁三金冯丹丹女士、宝安区记忆协会赖泳成会长、一带一路粤港澳法律协会名誉会长曾仕昭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社会教育工作者近500人参与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社会教育的创新实践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聚焦政策与科技:赋能社会教育新生态

在开幕式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赋能中心主任乐海猛先生致辞时强调:“数字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形态,社会教育必须把握智能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深圳的先行示范作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多地社会教育的协同互动,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会长邹舒寄发表致辞,强调社会教育对湾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坚持全人教育,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二是提升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三是加快AI赋能教育创新,推动智慧化、个性化学习;四是构建大湾区全人教育产业联盟,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社会教育地图。他呼吁各界携手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社会教育创新发展的标杆区域。

(图二、周国平发表《关注国家法规政策助力机构健康发展》讲话)

广东省名校长周国平在发言中重点解读了《关注国家法规政策助力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内涵,为湾区社会教育机构发展提供了权威指导。他指出:“社会教育机构要建立'政策雷达'系统,既要筑牢合规底线,又要抢抓政策机遇,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

深圳市龙岗区人大代表、金翅膀教育培训中心创始人李泽红女士通过视频分享了二十年坚守社会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动人故事。“教育是点燃希望的火种,公益是传递温暖的桥梁。”李泽红女士动情地说,“二十年来,正是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家长们的信任,让我始终坚持初心。”作为人大代表,她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社会教育规范发展。

(图三、欧文院长回顾《社会机构33年发展之路》)

巴克兰海外教育集团欧文先生以《社会机构33年发展之路》为题,深情回顾了集团自1993年创立以来的峥嵘岁月。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涉足国际教育的社会机构,巴克兰从广西桂林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教育集团,首推“一校一外教”项目,累计服务学员超10万人次。

欧文院长通过三个关键阶段解码成长基因:90年代以“小而美”的精品语言培训立足;2000年后抓住国际化机遇,开创“外语+职业技能”特色模式;他特别强调:教育机构的长青之道,在于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同时勇于创新。现场展示的教师成长金字塔培养体系和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案例,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

(图四、刘昕老师分享《社会教育发展新策略》社会实践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峰会发起人刘昕老师以《社会教育发展新策略》为题,分享了其深耕行业20年的深刻洞见。作为社会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刘昕老师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三个维度,为机构未来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他特别强调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合作机制,并现场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社会实践活动成功案例”。

首批28家来自广西、海南、粤港澳大湾区的机构携手发起“社会教育公益联盟”,该联盟作为连接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的重要桥梁,将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打造教育公益生态圈,切实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图五、社会教育公益联盟授牌)

(图六、社会教育公益联盟授牌)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峰会联合发起人林尔群表示:联盟将秉承“融合创新,共育未来”理念,汇聚多方力量,共同书写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六、马建霞老师分享《数智化时代教育创新之路》)

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峰会上,冠名单位创橙教育创始人马建霞女士发表了题为《数智化时代教育创新之路》的主题演讲。她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替代教师,而在于通过实现个性化学习方案来推动教育公平。”马建霞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在AI赋能教育方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学习系统,分享了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教学的创新实践,以及技术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的实际成效;在教师角色转型方面,提出了"AI+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展示了教师智能助手的应用场景,并分享了教师数字化能力培养方案;在教育公平实践方面,介绍了偏远地区教育帮扶项目,展示了通过AI技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案例,峰会期间,创橙教育不仅设置了智能教育展区展示最新研发成果,还与多家教育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其发起的“科技赋能教育公平”倡议获得积极响应。马建霞表示,创橙教育将持续投入教育科技创新,与各界伙伴携手探索数智化时代的教育发展新路径。此次演讲既展现了创橙教育的行业领导力,也为大湾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七、杨燕丽女士分享《用科技点亮孩子的远方》)

艾沐锐达品牌联合创始人杨燕丽女士以《用科技点亮孩子的远方》为主题,向与会者展示了创新科技如何拓展教育边界。她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展现了智能科技在赋能教育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她强调:“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教育公平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更远的远方。”这一理念引发在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展现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图八、刘建珠教授做《全球胜任力视域下人才培养范式的重构》报告)

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峰会的压轴环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刘建珠教授发表了题为《链接世界:全球胜任力视域下外语人才培养范式的重构》的主旨演讲。他从外语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规格之变、范式重构、全球视野拓展的四个维度系统阐述,创造性提出"传承、创新、融合、突破"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与会者打开了国际教育的新视野,现场反响热烈。

( 图九、峰会会场一角 )

产教融合沙龙:共话高质量就业

5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产教融合暨高质量就业校企沙龙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立达书院隆重举行。本次峰会汇聚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优秀代表,共同探讨产教融合新路径,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刘建珠教授向与会嘉宾展示了深职大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重点介绍了学校“校企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以及近年来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的突出成效。

在专题研讨环节,企业代表与高校专家围绕"订单式培养"、"实习基地共建"等合作模式展开深入交流。深职大-深流星大学生实习基地负责人刘昕回顾了自2010年参与产教融合的历程,他强调:“党建共建为产教协同提供了坚强保障,我们见证了深职大近15年来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高速发展和卓越成果。”

( 图十、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教育产教融合沙龙部分嘉宾合影 )

本次峰会通过搭建校企对话平台,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大湾区产教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与会各方表示,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立足湾区,迈向世界,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社会人才。(李娟 刘昕 孔令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