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衡阳青年扎根乡村,让青春在田野绽放

2025-05-19 10:07:25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记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湖南大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刘奕辰

“头雁”简介

刘奕辰,1994年出生,中共党员,湖南大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湖南省“头雁”项目学员。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湖南省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湖南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全国12强。

案例故事

刘奕辰从大学期间起创业,截至今日已扎根乡村十二年之久。他在湖南省大路边村发展300亩黄桃综合扶贫产业,带动剩余劳动力再就业近50户。于湖南省曲兰镇发展特色种养殖,带动当地400余人就业。在湖南省常宁塔山瑶族乡,带动当地9个村发展经济。2021年自主研发了基于农业基础数据收集的农业数据可视化云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农业大数据调配预警直接帮助农业从业者避免损失达2700余万。截止2024年,刘奕辰已累计帮助11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累计带动人口1.2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数量4200余个,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6300余人。

扎根乡村,创业带动经济发展

从小,刘奕辰就有一颗创业的心,喜欢捣鼓各种“小发明”,并且成功发明了一台自动搜索信号的小型接收机,从那时起,他感觉自己在这些方面或许有天赋。

2012年刘奕辰进入大学,开始了他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大学生活。作为尝试,他来到了衡阳县里的一个贫困村落,买了1万多只鸡苗给农户散养,然后承诺回收这种土鸡的蛋拿到城里卖。一段时间后,良好的愿望破碎了,1万只小鸡基本死光,而鸡蛋却没有看到几个。他认识到农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再多钱都是扔在水里。“可他们说长远目标没有用,不能马上看到钱就是空谈”,刘奕辰逐渐意识到要想改变农村面貌、为农村群体带来真正的利益,依靠短期的主题宣传、技术培训、支教捐资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刘奕辰毅然选择休学创业,扎进农业领域,服务三农。

他又去到了衡阳县里的一个贫困村落,流转100多亩土地,经过两年的苦熬,创业终于有了成果。刘奕辰每年用于慈善的捐助,就高达10多万元。虽然刘奕辰是学会计出身,但凭借着他精明的商业头脑、强大的学习力,以及满怀着对农业深厚的情怀,掌握了许多农业相关的知识。

刘奕辰在田间劳作

不忘初心,积极致力产业扶贫

创业稍微安稳,刘奕辰积极响应衡阳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毕业后选择在祁东县太和堂镇大路边村发展300亩黄桃综合扶贫产业。2018年3月,刘奕辰和伙伴们成立了湖南大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大路边村农民脱贫致富。

他从来到大路边村的第一天起,就思考怎么利用村里的资源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大路边村地处祁东县西部边陲,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水稻种植和外出务工,刘奕辰思考,要想带动村民致富,发展符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特色产业是关键。他决定在村里发展黄桃产业并在林下套种短期可以见到经济效果的七彩花生。

刘奕辰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施肥、除草、洒水、剪枝,一有时间就会上山去看看黄桃的长势。一年的时间,这批原来只有手指粗细的300多亩黄桃树苗已经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为更好地帮助大路边村老百姓发展黄桃产业,刘奕辰的湖南大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村民一起成立了祁东大路边惠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建成后带动了当地长期有效工作岗位70余个。

刘奕辰带领大路边村村民种植黄桃树

2018年刘奕辰在衡阳县曲兰镇发展特色种养殖基地,果树种植面积达到400余亩,养殖面积达80余亩,带动当地贫困户及村民400余人再就业。2020年刘奕辰在衡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瑶族乡——常宁塔山瑶族乡,帮助带动当地9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从一名怀揣梦想的创业大学生,到2016年被评为衡阳市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从怀揣几万元起家进行农村种植,到2017年进行300亩黄桃种植产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近50户;从起初遇到的资金瓶颈和当地老百姓不信任等问题,到与他开创的商业扶贫模式在全市多处农村皆有推广并获得好评……刘奕辰,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历程,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诠释了一名作为新时代青年创业者的奋斗与努力。

坚持创新,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2019年开始,刘奕辰带领团队在农业领域继续永攀高峰自主研发了以采集整合分析农业基础数据为主,进行数据管理为主导的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科技服务平台-“云上喜丰”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平台能实现精准农业操作和基地智能模块化管理,充分发挥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截至目前,云上喜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已有注册用户32万余人。AI病虫害识别软件“喜丰宝”累计服务200万余人,通过农业大数据调配预警直接帮助农业从业者避免损失达2700余万,间接帮助农业从业者避免损失达7600余万。

目前项目覆盖人群近500万人,80万种植户受益,有效解决农户缺认知,防治缺技术,农资缺保障相关痛点。以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大路边村为例,该地种植户运用喜丰宝之后,农作物病虫害大幅度减少,作物产量翻了一倍,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帮助当地种植户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这一事迹被人民日报所报道。项目事迹也被湖南市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非洲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James Kimonyo)、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与评价。

“云上喜丰”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刘奕辰目前担任湖南省青年创业导师、湖南省人社厅创业导师等职位,曾荣获2017年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湖南省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湖南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全国12强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创业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湖南卫视等113家主流媒体报道。央视知名电视栏目《致富经》以《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是田间逐梦人》为题对他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刘奕辰说:“年轻人不能只做温室的花朵,作为青年应该到一线基层去锻炼”。他心系农民、胸怀大志,敢想敢干,扎根农村,为农民谋福利是他不变的信念。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刘奕辰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脚踏实地地面对每一次困难与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不止步,用实际行动践行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刘奕辰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推介北斗+智慧农业项目

案例思考

1. 年轻人返乡创业该如何与当地村民建立起信任?案例主人公为年轻人做出了哪些有益示范?

2. 本案例主人公的事迹对于其他青年创业者有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3. 智慧农业是如何赋能传统农业并能被大众所接受?乡村振兴带头人又该如何抓住智慧农业发展机遇?

案例点评

刘奕辰作为新时代青年创业者的代表,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努力,扎根于乡村,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而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创业初期,为深入农村基层,解决农村发展困境,他选择休学创业,手把手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从而为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为解决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刘奕辰将智慧农业应用于传统农业生产之中,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管理,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这种创新模式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实践案例。

新时代的青年创业者应借鉴其坚定的信念、持续的努力和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案例思考与点评 闵师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