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芦竹经济 “双引擎”激活土壤改良修复与生态价值转化新动能

2025-05-19 10:07:10   来源:

多倍体芦竹“绿州一号”是瑞恒茂科研人员运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技术培育出的新型能源植物。在华北地区,达产后亩产干物质量可达4吨及以上。“绿州一号”耐寒耐盐碱,在含盐量5‰以下的盐碱土壤中生长不受影响,-20°C可安全越冬。我国北纬42°、海拔1000米以下,年降雨量大于500mm 的地区均可种植,一次种植持续收获 20年。多倍体芦竹作为一种高适应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的特性使其成为土壤修复的天然 “生态卫士”。

1747619694933596.png

在 “十四五”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双碳” 目标加速落地的背景下,芦竹规模化经营正成为破解土壤污染治理难题、成为激活生态经济价值的关键抓手。从盐碱地治理到乡村产业振兴,从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到固碳减排,芦竹以其 “生态修复 + 经济转化” 的双重属性,为国家生态治理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1747619694585777.png

创新盐碱地改良法 :“以草养地 以草促产” 改良更经济

瑞恒茂新能源以种植芦竹为核心,依托 "灌排配套、控盐治碱、以草养地" 的成熟实践经验,开创性提出了六步联合立体改良法,充分发挥自然界的生物、化学、物理联合反应机理,耦合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剂、深耕、起垄造形、大田给排水等传统改良技术,有效实现盐碱化土壤的综合治理。

1747619825813702.png

围绕该工程体系,瑞恒茂新能源开展各模块优化。公司通过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拓展芦竹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专注盐碱地改良产品研发。目前,自主生产的 TRX-SA-01 土壤改良剂与 TRX-SA-02 淋盐剂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二者协同作用,可快速降低土壤盐分,培肥地力,切实实现了 “以地适种” ,达成“绿州一号”经济化种植目标。此外,为扩大芦竹在污染地修复、沙化地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瑞恒茂新能源持续技术创新,相继研发出生物菌剂、植物保健剂等配套产品,与芦竹种植技术形成协同效应,为芦竹丰产创造条件。

1747619694405797.png

芦竹产业联动:解锁盐渍化土壤改良绿色密码

我国现有盐碱土地近 15 亿亩,其中可利用盐碱地总面积近 3 亿亩,将其进行综合改造利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芦竹耐盐碱、干旱特性突出,在边际土地种植,可与粮食作物形成互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当下,瑞恒茂以“为持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而努力奋斗”的使命,不断通过资本、政策、产业的多维突破,推动芦竹规模化效益。

瑞恒茂锁定双碳赛道,以芦竹绿色零碳循环经济模式,引入政府、客户、基金等多方资源共同推动芦竹产业建设。其产业化收益主要依靠能源化和材料化利用,产业链后端拉动前端,芦竹种植项目以 20 年运营周期计算,可实现 15%-20% 的投资回报率,远超传统经济作物收益水平。

1747619813607693.png

芦竹应用于能源领域,在碳交易市场活跃背景下,碳配额价格稳定维持在 90 元以上,三年内即可收回改造成本,每年节约用煤10%以上。将芦竹为原料生产绿色甲醇,通过联种联产模式,可降低原料成本 40% 以上,显著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绿色溢价。在材料领域,芦竹同样潜力巨大。凭借其丰富的纤维结构,芦竹可替代木材、秸秆,经技术改性后制成高性能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建材、生物基纺织品、医学材料、可降解包装等领域,其产业价值将提升十倍以上。通过在盐渍化土地种植芦竹实现土壤改良与生态复绿,同时依托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创造持续收益,将生态效益高效转化为经济效益,芦竹产业真正成为解锁盐碱地综合利用的 “绿色密码” 。

1747619695654257.png

相信在未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与技术创新的迭代升级,芦竹产业将成为撬动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杠杆,释放出巨大的生态价值与经济潜力,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时代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