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全国高校青年第一时间学习重要回信精神,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一致表示将牢记嘱托,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意识锚定人生坐标。青年学子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需练就过硬本领,以专业所长服务西部教育、边疆发展和创新创业实践;需发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一线事业。正如戍边支教志愿者扎根边疆、助力教育公平的实践所示,青年群体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在金融、传媒、公益等多领域架设资源桥梁,以创新思维和实干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英国巴斯大学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陈亚楠表示,看了回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牢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教育科研的每一个环节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将不负韶华,珍惜海外求学的宝贵机会,扎实钻研学术,积极投身中外交流合作,为教育改革与创新而努力,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不懈奋斗。
香港大学硕士研究生朱千红表示,看了回信,作为一名设计跨界金融的学子,我将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践所示,主动打破领域界限,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战略。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以规则衔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举措推动融合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跨领域奋斗的广阔舞台。我将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在时代坐标系中锚定方向,以创新思维和过硬本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朱洵可表示,看了回信,使我更加坚定砥砺前行。作为河南省省级马术冠军,我跨界传媒、金融领域,以法治议题传播和跨境金融实践诠释社会责任,新时代青年正以“破界融合”的勇气拓宽人生维度。无论是统筹双创大赛推动百余人创新实践,还是以红十字急救员身份回应社会需求,都彰显着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自觉。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我将牢记嘱托,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在传媒、金融、公益等多领域架设资源桥梁,以知识为炬、以行动为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梅香雪表示,回信使我们倍受振奋,更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曾扎根西部支教,在偏远山区的三尺讲台上,以心理为基石,用专业与爱灌溉学生。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让我明白:基层需要青年,人民需要青年。返校后我兼任辅导员,与大学生们一起开启“心桥计划”搭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支持桥梁;主动跨界融合,将教育实践与人工智能、公益服务相结合,带领团队主持课题《智慧教育对偏远地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干预追踪研究——以重庆城口县为例》为乡村学校输送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动全校师生开启“一本渝行千里的书”公益活动,为西藏察雅和重庆城口的留守儿童们捐赠图书万余册。 我们深知新时代青年既要深学笃行,更需知行合一。我们定会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在西部扎根耕耘,以行动践行使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重庆大学本科生钟鸣表示,读完给志愿队的回信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新征程上,我将用我在高校所学习的知识,在建筑领域转身生根,砥砺前行,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个工作内容。“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作为青年人的一份子,我将尽我所能,在建筑领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光发热!
东华大学本科生李诗宇表示,读了回信,使我更加坚定信念投身于基层治理之中。“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青年,“强国有我”不仅是誓言,更是行动,我将发挥专业特长,持续探索“基层治理+视觉传达”双轨能力体系,用专业的力量助力虎溪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实干担当诠释青春力量。强国之路无捷径,唯有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中华。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本科生肖雨函表示,作为一名工程造价学子,我将投身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在“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时代,我将通过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好一位精打细算的“管家”,也将通过我的实践经验坐好一位创新突破的“探路者”。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生万晓表示,读完给志愿服务队的回信,我深受触动,奉节的乡村振兴正呼唤着需要更多年轻的力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志愿服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蹚出一条新路来。这一路上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要踏踏实实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扎下根来快速成长。行进的路上,有宽广大道也会有急流险滩,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但只要我们眼里紧盯目标,迈开步子往前闯,就不会失去动力和方向。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生陈奕璇表示,读完回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何等重大的责任。“强国有我”,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作为一名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生,我们身处知识的海洋,拥有着无限的学习潜力和创新精神。无论是在科研领域探索未知,还是在社会服务中奉献爱心,我们都要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强国有我”的使命为指引,不断努力奋斗,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我相信,只要我们广大青年都肩负起这份责任,勇往直前,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更加强大,我们的民族一定能够更加辉煌!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本科生熊祝山表示,读完给志愿服务队的回信,我深有感悟。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意义重大,与家国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幸福紧密相连。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青年应有的担当。基层与边疆,问题亟待解决,人们渴望帮助。我们应响应号召,奔赴这些地方,让青春在艰苦环境中闪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志愿服务作用重大。乡村振兴一线,我们可助力产业发展;偏远学校,能传播知识;社区服务里,可关爱特殊群体。每一次付出,都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新时代青年应以回信为动力,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己,用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本科生赵炜聪表示,读完回信,我深受启发,作为其中一员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不断挑战自我,尝试新领域,铭记嘱托,用青春汗水为祖国添砖加瓦,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去,在祖国所需之处绽放光彩,惜时如金,不负韶华。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本科生吴仪表示,回信让我备受鼓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保持我的初心,汲取经验,担当使命。在面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时,努力学习,追求全面发展,关注国家,履行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以行动贡献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立足新时代,争做新青年,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本科生刘叶萱表示,回信如春风化雨,让我深刻体会到"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数字媒体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传统民俗,非遗,镜头记录下的泪光与笑容,胜过万千技术参数。这让我领悟到,技术当以人为本,真正的数字赋能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时代的脉搏。 我愿做一颗扎根大地的数字种子,在城乡交融的土壤里,生长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重庆移通学院本科生丁琰表示,回信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字里行间满是对我们青年的殷切期望与深情嘱托。作为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深知,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奋斗的。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扎根祖国需要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不止于校园,更要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接触社会的窗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数字经济专业优势,助力农产品销售,改善乡村面貌,推动乡村振兴;认真参与志愿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温暖与希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决心,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我将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科生张宇表示,感悟回信,明晰当代青年发展天地广阔、使命在肩。我将立足专业,发挥数字媒体专长,创立了烈焰智群工作室,实现了产教融合,同时积极参与校园公益宣传与社区文化建设项目。用创意与技术,传递正能量,努力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价值,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科生袁玉灵表示,作为新时代科创青年,我们既需胸怀高远理想,亦要秉持务实态度。“青年者,国家之魂也。”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乃是青春最具活力的注脚,而科技创新则是新时代最为强劲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广泛的社会福祉,更要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我愿以志愿精神为帆,以科创之力为桨,于新时代的浩渺征途中,奋力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与荣光!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科生邓懿鑫表示,回信让我深切体会到,当代青年大有可为的天地无限宽广,更承载着接续奋斗的时代重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躬身笃行专业知识转化实践行动,以创新势能破除产学衔接壁垒,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挺膺担当。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科生董明玉表示,从八千湘女扎根天山、“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到黄文秀献身扶贫、北斗团队闪耀苍穹,无数先辈与青年用行动证明:个体生命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方能绽放璀璨光芒。如今,乡村振兴、科技攻关、边疆教育等领域亟待青年开拓。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青年将职业规划融入国家发展,用专业攻克“卡脖子”难题,以志愿回应基层需求,正是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如胡杨般坚韧永恒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专科生艾孜买提·艾力表示,读完给志愿服务队的回信,我深受触动。我明白,志愿服务绝非小事,而是关乎家国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大事。它是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桥梁,激励着我们练就本领、勇挑重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里贡献力量。(何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