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国家会议中心迎来了奇石界的盛会——“2025中国奇石节·奇石韵陨石情国际博览会”。在这场汇聚了众多奇石爱好者、收藏家以及业内专家的活动中,王德忠先生凭借其精湛独特的奇石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全场焦点。
中国奇石协会会长张东林当众宣布为《金蟾戏水》作品免费代言,助力奇石文化传播
王德忠先生的《金蟾戏水》荣获2025中国奇石节金奖。其造型栩栩如生,仿佛金蟾在水中自在嬉戏,每一处纹理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痕迹,展现出了奇石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观赏价值。这件玛瑙质地的金蟾奇石,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盟一位资深藏家的私人奇石馆,获取过程颇为周折。它是阿拉善戈壁玛瑙的经典代表,形态栩栩如生,整体呈半透明蜜蜡色,表面有天然葡萄状颗粒 ,头部特征更是神奇,深红色玛瑙构成凸起眼睑,嘴部褶皱如同蟾蜍鸣叫。该石于2008年在阿拉善右旗戈壁滩被发现,历经风沙打磨,有厚重“沙漠漆”皮壳。它兼具“形、质、色、纹、韵”,造型接近黄金分割,因头部晶簇在灯光下折射出北斗七星状光斑,曾是镇馆之宝。其形态完整度与矿物共生现象在同类藏品中存世量极少,极具地质研究与人文观赏收藏价值
而荣获最佳展示奖的《富贵吉祥》,更是来历非凡。
《富贵吉祥》产地,马达加斯加(非洲),质地,珍珠玛瑙,尺寸,长20公分,宽6公分,高25公分。
在王德忠获奖后,文化领域又有新动态。有着多重身份的郑宗坤先生,在凯德Mall展厅为《金蟾戏水》题字。郑宗坤出生于台湾,现居北京,身兼中华文化大使、世界洪门历史文化协会荣誉会长等多个重要职位,还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在书法上自成一派,其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此次题字将书法艺术与奇石文化相融合,为奇石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也为两种艺术的跨界交流搭建了桥梁。
此次中国奇石节上王德忠的获奖,以及后续郑宗坤的题字,不仅是对王德忠个人奇石收藏与鉴赏水平的高度认可,更为奇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期待未来,他们能为奇石文化和乡村文旅事业带来更多精彩。
在此次活动中,卞会长手中拿着宁波当地的大松石,这是王德忠为推广宁波本土奇石文化带到北京的,意在让更多人了解其独特魅力。宁波大松石,又称“塔松石”,主要产于宁波鄞州咸祥镇球山。它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常见青、绿、黄、白等色,多带有独特纹理,如同天然画卷。因石质温润且硬度适中,大松石是传统印章制作的优质材料,能充分展现雕刻工艺的精妙。其历史悠久,承载着宁波地域文化,是当地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极具文化价值。但随着资源的开采,产量逐渐减少,愈发珍贵,保护和传承其相关文化也变得更为重要。
在奇石节活动现场,奇石藏家王德忠与中国奇石协会副会长、奇石节组委会总监卞向和合影,共话奇石文化发展。
另外,王德忠带来的广西钟乳石《冰洁玉女》,质地洁白如雪,纯净无瑕,石体线条柔美流畅,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身姿婀娜,散发着冰清玉洁的气质,每一处细节都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神奇雕琢。
而内蒙戈壁滩石《大圣归来》,整体造型神似齐天大圣孙悟空,石上纹理勾勒出孙悟空坚毅的轮廓、飘逸的披风,仿佛大圣刚历经艰险凯旋,威风凛凛,尽显戈壁奇石的雄浑大气与独特神韵 。
贵州古铜石《单眼看世界》,其形圆润似球,表面色泽如古铜般深沉古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石上肌理自然天成,凹凸纵横间,包块、沟槽、圈点错落分布,宛如抽象的神秘纹路。尤为奇妙的是,有一处独特凹陷,恰似一只眼睛,仿佛正静静凝视着世间万象,以独特视角洞察世界,让人不禁沉浸于对其奇妙意境的遐想之中,仿佛能透过这只“眼”,窥探到岁月深处的无尽奥秘。
福建九龙璧人头石《天外来客》,宛如从星际穿越而来的神秘访客。其整体造型独树一帜,仿若科幻世界中外星人的头部轮廓,五官虽简约却生动,天然纹理似是被宇宙神秘力量勾勒,赋予其超现实的奇异感。石质细腻且坚实,历经岁月洗礼,呈现出温润而独特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宇宙奥秘。在观赏时,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遥远星际文明的神秘召唤,每一道纹理、每一处凹凸,都似在诉说着浩瀚宇宙中的奇幻故事,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们对外星生命的奇妙遐想完美交融,给人带来震撼且独特的视觉与心灵体验。
王德忠的奇石收藏之路充满故事。1998年末,他从黑龙江奔赴宁波创业,起初开办宾馆,后因市场变化转型开办文化传媒公司。一次内蒙古阿拉善的出差经历,让他深深迷上奇石,从此开启收藏之旅。如今,他已收藏上千方奇石,其中不乏“财运绵绵(金蟾)”“冰洁玉女”等珍品,他还对宁波大松石情有独钟,积极宣传推广。
2019年,王德忠在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风景区开了奇石艺术主题民宿和农家乐,这里不仅能让游客品尝地道农家美食,还能欣赏精美的奇石艺术品,成为推广奇石文化的新平台。目前,他正筹备与政府合作开办《秦山艺术馆》,希望将奇石天然艺术和当代美术展相结合,免费供游客参观,为乡村旅游开发助力。
王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