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邵阳文艺事业要以擦亮文艺品牌为抓手,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把准创作导向、服务中心大局、弘扬正气清风四大路径,推动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邵阳力量。
一、强化思想引领,以“灯塔领航”之姿,让文艺作品成为照亮心灵的璀璨明灯
深学笃行理论,筑牢思想根基。依托邵阳市红色资源优势,开展“重走红色文艺之路”主题学习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前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等地,感悟革命先辈的文艺实践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思想养分,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确保文艺创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创新理论传播,增强艺术表达。推动理论与文艺深度融合,鼓励文艺工作者以歌曲、舞蹈、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看得进、记得住的文艺作品。例如,创作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花鼓戏,将党的惠民政策和乡村发展成果融入剧情;打造理论宣讲主题的音乐党课,用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传递党的声音。同时,运用新媒体平台,推出“微理论·文艺说”系列短视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扩大理论传播覆盖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引领能力。定期举办“邵阳文艺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围绕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使命任务、思想内涵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建立文艺评论阵地,组建邵阳文艺评论专家库,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及时、客观、专业的评论,引导文艺创作方向,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二、把准创作导向,以“匠心雕琢”之态,让文艺作品成为浸润心田的甘甜清泉
扎根人民生活,挖掘创作源泉。引导文艺工作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采风活动。鼓励作家、画家、摄影家等深入邵阳各地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传统村落,记录乡村巨变;组织戏剧、影视创作人员走进工厂车间,感受工业发展脉搏,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提炼素材、汲取灵感,创作反映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展现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让文艺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
聚焦精品打造,提升创作质量。制定《邵阳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对具有潜力的重点文艺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建立文艺创作专家指导机制,邀请省内外行业专家对文艺作品进行打磨提升,从选题策划、艺术表现、技术运用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加强文艺创作的全流程管理,完善作品审核、修改、推出机制,注重细节把控,精益求精,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如反映邵阳本土文化特色的长篇小说、大型歌舞剧等,提升邵阳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丰富传播渠道,满足群众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文艺作品传播渠道。在邵阳本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文艺专栏,定期展播优秀文艺作品;打造“邵阳文艺云”平台,整合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类文艺资源,实现线上展示、交流和传播。同时,开展“文艺惠民”系列活动,组织文艺演出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举办书画展览、文学讲座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对文艺作品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三、服务中心大局,以“实干担当”之举,让文艺作品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融入发展战略,展现邵阳风采。紧紧围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邵阳市“二中心一枢纽”建设等中心工作,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主题创作活动。以邵阳的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为题材,创作工业题材的诗歌、报告文学,农业丰收主题的摄影作品,文旅融合的宣传片等,生动展现邵阳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宣传邵阳的产业优势和文化魅力,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激活文化动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艺与旅游、科技、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邵阳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如在崀山景区推出实景演出,将丹霞地貌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吸引游客;鼓励文艺企业开发文创产品,将邵阳的非遗文化、民俗艺术融入产品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数字音乐、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新兴文艺业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邵阳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强化人才支撑,凝聚发展合力。实施“邵阳文艺人才振兴计划”,加大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文艺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校、艺术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文艺人才的综合素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文艺人才来邵发展,充实邵阳文艺人才队伍。完善文艺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对在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文艺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文艺事业服务中心大局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弘扬正气清风,以“明德修身”之责,让文艺作品成为引领风尚的精神旗帜
加强道德建设,涵养文艺品格。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习《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开展“崇德尚艺、潜心耕耘”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建立文艺工作者信用档案,将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对违背公序良俗、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惩戒,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环境。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深入挖掘邵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宝庆竹刻、蓝印花布、邵阳布袋戏等非遗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舞台剧、绘本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邵阳的传统文化。同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出反映邵阳人民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文艺作品,如抗疫主题的文艺作品、脱贫攻坚题材的文学作品等,用文艺的力量鼓舞人心、凝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
加强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文艺名家的示范带动作用,评选表彰“邵阳文艺领军人物”“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作品,树立文艺界的榜样标杆。组织文艺名家开展“传帮带”活动,与青年文艺工作者结对,传授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帮助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成才。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文艺活动推广等方式,广泛传播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的正能量故事,营造全社会尊重文艺、支持文艺的良好氛围,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擦亮文艺品牌、推动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需要强化思想引领、把准创作导向、服务中心大局、弘扬正气清风,通过一系列务实可行的措施,激发文艺创作活力,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增强文艺影响力,让文艺之花在邵阳大地绚丽绽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艺力量。(湖南省邵阳市信访局 敬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