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蜀大地的晨光唤醒市井巷陌,中粮可口可乐四川公司的十二时辰便以奋斗为底色徐徐展开。劳动者们用晨昏不辍的坚守,铸造出品质与担当交织的企业脊梁,编织起连接市场、社会与未来的奋进图景。这个劳动节,让我们走进这群与时间赛跑的奋斗者,聆听新时代劳动者的铿锵足音。
辰时(7:00—9:00)用脚步丈量市场脉搏
在德格县的晨曦中,川西大区的业务代表李飞已驱车穿梭于街巷间。他手握客户需求清单,逐一走访商超、便利店,核对库存、协调补货,为即将到来的消费高峰铺路。“五一黄金周是全年关键节点,必须确保每一瓶可乐准时抵达货架。”李飞说。然而,这份看似常规的工作背后,还藏着他们与自然灾害赛跑的担当。
去年6月,阿坝州黑水县芦花片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川西大区业务团队第一时间响应公司“净水24小时”应急机制,彼时,他们既要保障日常市场供应,又需在崎岖的山路上接力运输,最终仅用2小时便将首批救援水送达救灾物资接收点。从货架到灾区,从商超到安置点,川西大区的业务代表们用车轮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水到心到”的承诺。
巳时(9:00—11:00) 用“五道防线”织就安全长城
生产线上,安全经理许彪的指尖在"智安达"监控屏上划出弧光。破晓的天光漫过玻璃幕墙,将他与跃动的数据洪流浸染成鎏金色——这是他与团队用"五道责任防线"编织出的守护网。从斩获"最具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团队殊荣,到实现AI预警矩阵,每个数字都在"零,皆有可能"的标尺上叠加重力。
“‘执着保底线,变通启未来’是我们贯穿全年安全工作的主线。”这支问鼎中粮可口可乐“重塑之旅”大赛冠军的团队,正将安全信仰锻压进每寸金属脉络——当电子屏第2286次亮起“一切正常”的翠色波光时,无安全生产事故的记录又悄然翻过一页。
未时(13:00—15:00)用毫厘诠释工匠精神
午后,烈日炙烤着物流中心,叉车的运行声不绝于耳。周基林正熟练地操作着叉车,将一件件可口可乐稳稳举升至6米高空。他单手操控方向盘,另一只手轻点升降杆,悬空的货叉如蜻蜓点水般掠过货架边缘,精准地将货物嵌入仅0.5厘米的间隙。这是他在20年叉车生涯中练就的“螺帽叠塔”绝技。
“师傅说力气用了还会长,就像潮水退了又涨。”周基林抹了把汗,这位“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已在一线深耕14年。他与团队完成了“叉车翻转器”“叉车整层拣货”“叉车冰箱抱夹”等专利设计与运用,他的“工匠工作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地,更成为劳模精神的象征。“国庆、五一这样的节日,保障供应就是我们的战场。”周基林说。
申时(15:00—17:00)用双手传递绿色希望
午后阳光和煦,“可口可乐世界·成都”馆长薛枭正将一只塑料瓶举过头顶,瓶身折射的光斑映在“美丽中国”展板上。“这只瓶子能变成运动衫纤维,或是体育赛事志愿者工作证挂绳。”他向前来参观的消费者解释道。
作为中粮可口可乐四川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他与队伍累计志愿服务超9800小时,从抗震救灾到乡村振兴,用双手传递有担当、有作为、有爱心的央企温度。“社会责任不是口号,是每一次与社区的双向奔赴。”如今,面对即将到来的世运会,薛枭又忙碌起来。他带领团队策划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理念,为赛事筹备贡献智慧与力量。在他看来,劳动不仅是岗位上的坚守,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亥时(21:00—23:00)用创新驱动中国速度
夜色深沉,生产车间却依然在匆忙运作。生产经理吴朝科凝视着全球最快的易拉罐生产线——每小时12万罐的节奏,映照出中国智造的速度。他见证工厂从3条产线扩展到11条。“生产线随需求而变,这就是数智化转型的力量。”吴朝科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作为生产经理,他立足岗位与团队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通过“RO反渗透系统”、“氮气吹扫代替二氧化碳”等项目节能节水,拼速度抢进度,不断创造最快的“可口可乐速度”,成为西南饮料产业的“链主”标杆。
拂晓时分,东方泛起鱼肚白。吴朝科在交接本上写下最后一笔安全夜班记录,将工作移交给白班负责人。当他走出厂门时,白班工作人员正走向生产线,红色工装与晨光交融成跃动的音符,而新的十二时辰,已在自动化系统的滴答声中开启。
从晨光熹微到星河满天,中粮可口可乐四川公司的劳动者们以十二时辰为刻度,用汗水浇灌责任,以匠心雕琢品质,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中有技术攻坚的“天府工匠”,有市场开拓的先锋,有扎根社区的志愿者,也有数智化转型的推动者。这个五一,致敬每一份坚守——平凡铸就伟大,奋斗终将闪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