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成都市家长学校龙泉驿区分校建设工作综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4—2025年,成都市龙泉驿区以家长学校分校建设为抓手,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创新化的服务举措,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升级,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为区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标准化建设:筑牢家庭教育阵地根基
龙泉驿区家长学校分校建设始终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引领,严格遵循《成都市家长学校龙泉驿区分校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从阵地建设到服务指导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子校阵地建设,明确家庭教育服务阵地的标识与职能,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这一举措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便捷可及的学习平台,更通过标准化阵地建设,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均衡化发展。
在阵地建设基础上,项目团队深入各子校开展运行服务指导,从组织架构、制度规范、课程设计到活动开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专业支持。通过梳理家庭教育服务流程,优化师资配置,完善服务机制,推动各子校逐步形成“有阵地、有队伍、有课程、有活动”的“四有”运行模式。这种标准化建设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既保障了家庭教育服务的规范性,又充分激发了基层子校的自主创新活力。
二、专业化赋能:锻造家庭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家庭教育服务的核心资源。项目立足区域家庭教育发展需求,创新实施“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系统化、阶梯式培训体系,为各子校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践研讨+案例分析+体验学习”的多元化模式,内容涵盖家庭教育政策解读、家庭教育方法等核心模块,帮助教师构建完整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
在培训形式上,项目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引入工作坊、沙龙研讨等互动式学习方式,让教师在交流碰撞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了“培育一批、带动一片、辐射全区”的师资成长生态,为家庭教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精细化服务: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针对龙泉驿区家庭教育实际需求,项目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贯通全学段、服务全家庭的立体化支持体系。在线下,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围绕亲子关系构建、学习力培养、心理健康等热点主题,邀请教育专家、名校名师进行专题指导。讲座设计注重“小切口、深解析”,通过案例分享、情景模拟、互动答疑等形式,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教育难题。
在线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势,开发家庭教育微课资源库,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云端课堂。家长可通过手机端随时获取科学育儿知识,参与直播互动,实现“碎片化时间高效学习”。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既满足了家长个性化学习需求,又通过资源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四、常态化宣传:营造家庭教育良好生态
项目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引领,通过系列宣传引导文章撰写与刊发,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同时,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研讨会,对优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邀请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家长代表,针对家庭教育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吸引更多家庭、学校、社区参与到协同育人实践中来。
五、创新性探索:打造家庭教育龙泉样本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龙泉驿区始终秉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服务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建立“需求调研—服务设计—效果评估”的闭环机制,确保服务内容精准对接家长需求;通过“分校+子校”两级家庭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与高效配置;通过打造“家长成长营”“亲子实践日”等特色品牌活动,增强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区域家庭教育服务的内涵,更形成了具有龙泉特色的家庭教育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注重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又强调基层实践的灵活性,为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家庭教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的坚守与创新。成都市家长学校龙泉驿区分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区域家庭教育服务迈入专业化、精准化、品牌化的新阶段。未来,龙泉驿区将继续深化家庭教育改革创新,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科学的教育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龙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