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家长学校龙泉驿区东安湖学校“211家长学校”实践纪实
成都市龙泉驿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涌入,为区域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这一变化,成都市家长学校龙泉驿区分校(以下简称“分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大小讲座、种子教师培训、亲子互动、个案咨询等多个方面,同时加强了纸质读本、电子读物以及视频资源的建设,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东安湖学校立足新兴社区教育需求,依托成都七中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打造“211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两个过渡期、一个升学期、一个敏感期”为核心抓手,通过“大手拉小手”策略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圈,为龙泉驿区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一、立足新兴社区:家校共育的机遇与挑战
东安湖社区因大运会建设兴起,区域内半数以上家庭为外来迁居人口,家长群体普遍素质较高,重视子女教育且渴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然而,新兴社区的快速成长也带来挑战:
教育需求多样化:家长对升学规划、青春期教育等议题关注度高,但缺乏系统指导。
家校协同待深化:新迁家庭对本地教育资源及学校文化了解不足,家校合作基础薄弱。
在此背景下,东安湖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引,联动成都七中教育资源,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分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框架,探索出“211”课程体系与“大手拉小手”协同机制,破解家庭教育痛点。
二、课程创新:聚焦关键节点的“211”体系
东安湖学校针对家庭教育核心需求,精准设计“211家长学校”课程内容,覆盖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
1.两个过渡期:无缝衔接促适应
幼小衔接期:每年8月底,组织小一新生与家长“双新入学”,开展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课程。
家长课堂:通过专题讲座《从家庭到学校: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指导家长调整教养方式,缓解入学焦虑。
亲子实践:设计“校园探秘日”,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校园寻宝游戏,熟悉环境,增强归属感。
小升初衔接期:针对六年级家长开设“初中预备营”,邀请初中教师与家长代表分享经验。
学业规划沙龙:解析初中课程体系,指导家长科学规划课外学习与兴趣培养。
心理调适工作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青春期亲子对话,帮助家长掌握沟通技巧。
2.一个升学期:精准护航中考路
家校联动备考:初三年级家长可参与“七中名校体验日”,实地观摩成都七中课堂教学,聆听优秀学生家长分享备考经验。
升学政策解读会:联合区教育局专家解析中考政策,提供志愿填报策略与心理支持方案。
3.一个敏感期:化解青春期教育难题
青春健康课堂:邀请心理专家开设《解码青春期:从冲突到对话》系列课程,指导家长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
社区联动支持: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青春健康讲座”,普及生理健康知识,搭建家长互助交流平台。
三、协同机制:“大手拉小手”赋能家校社
学校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通过四级“大手拉小手”策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1.年级联动班级:全员参与强基础
年级组统筹制定家长学校年度计划,班主任定期召开“家校恳谈会”,收集家长需求并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例如,针对一年级家长普遍反映的“作业辅导难题”,增设《高效陪伴:从作业辅导到习惯养成》专题课程。
2.初中带动小学:学段贯通促衔接
组织小学六年级家长与初中教师、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小升初主题沙龙”,通过案例分享与互动答疑,消除升学焦虑。
初中部教师为小学高年级家长设计“衔接能力培养清单”,明确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等核心能力目标。
3.名校辐射子校:资源下沉提质量
依托成都七中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家长参加“七中名师讲堂”,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初三关键期,邀请七中优秀学生家长到校分享“亲子时间管理”“考前情绪疏导”等实战经验。
4.社区联动家庭:全域覆盖增实效
联合社区开展“智慧家长成长营”,邀请教育专家、法律顾问等开设《家庭教育中的法律边界》《亲子沟通艺术》等课程。
例如,在“青春期亲子关系”敏感期,社区心理咨询师驻校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累计解决家庭矛盾案例30余起。
四、成效与启示:家校共育的东安湖答卷
通过系统性实践,东安湖学校家校共育成效显著,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亮点:
1.家长能力显著提升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更科学、家庭教育意识显著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得到发展,每次到校参加家长学校的家长人数呈上升的态势。
2.家校关系深度优化
家长对东安湖学校满意率调查明显呈上升趋势
3.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家校社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三维家庭教育系统,社区与学校联动机制成为区域标杆。
以协同之光点亮教育未来。东安湖学校“211家长学校”的实践,是成都市家长学校龙泉驿区分校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缩影。通过聚焦关键节点、联动多元主体、创新课程体系,学校不仅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行者”,更让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扎根新兴社区。未来,龙泉驿区分校将以东安湖经验为蓝本,推动更多子校探索特色化家校共育路径,为成都市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