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利用自媒体公共网络空间发布消息和言论。有这样一个人,他用镜头记录家乡发展,向社会传递好声音。他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己在文字、摄影、编辑、编剧、导演等方面的能力,积极参与家乡宣传报道工作,制作多部公益微电影及短视频,他就是追梦新时代人黄宗孟。
十年来,他坚守初心,网聚正能量,获得多项荣誉,为大家树立了榜样。现任遵义市红花岗区影视家协会秘书长、遵义市新媒体联合会理事、遵义市网络人士联谊会会员、遵义民族文化艺术院理事等职务。
他出生于1990年7月28日,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初中文化,13岁辍学步入社会。先后从事过餐厅服务员、酒吧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化妆品推销员、装修工人以及摆过地摊。2015年6月,由黄宗孟编剧、导演并主演的讲述他自己电影梦的微电影《我能拍电影》诞生。这是他第一次用手机拍电影。从那时起,他对电影的痴迷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一边拍摄一边自学,经常通宵熬夜。找不到演员,就动员身边的朋友,亲人一起参与其中。自编、自导、自演,拍摄机器只有一部手机,剪辑、配音全部自己完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国第一部青春励志正能量手机电影诞生,他也被誉为“中国手机电影第一人”。
只要你细心观察,在贵州遵义的某个角落,你会发现有一群年轻人正在忙碌,还有不少人围观。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拍电影。没有专业的设备,一台小米手机就是这个导演的全部家当。当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用手机拍电影的时候,他的回答让我感受到梦想的力量。正如他的第一部作品《我能拍电影》里的台词一样,“谁说手机不可以拍电影,我就是要证明一下。但是,伴随着他的是各种质疑声以及劝退声。他都统统不予理睬。2015年8月,黄宗孟编剧、导演并主演的第二部微电影作品《在路上》全网上映,这也是他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一路走来,他坚守初心,不断树立网络精品意识,先后拍摄了反腐微电影《回头》、脱贫攻坚微电影《大梨村》、打拐微电影《代号猎狗》、心理情景剧短视频《心世界》、文旅宣传短视频《爱在遵义》、《璀璨灯海,梦幻之夜》、禁毒短视频《好奇》等作品。天眼新闻、光明网、中国艺术报、人民网、中国文联等媒体相继进行报道。其中,《代号猎狗》入围2018贵阳市第五届微电影大赛,《大梨村》荣获2021“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国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心理情景剧《心世界》荣获2024遵义市播州区第四届未成年人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2024遵义市第四届未成年人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他始终坚守网络底线,秉持传播真善美、争做“好网民”的理念,积极传播正能量,荣获2021年“遵义市好网民”荣誉称号,2024年度“优秀文艺工作者” 荣誉称号,2024“冬游遵义”短视频大赛入围奖。
他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工作,制作网络精品,讲好网络故事,传播互联网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