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走进清华大学

2025-04-21 16:34:27   来源:今报在线

最高学府,拥抱经典,问道于兹。四月的清华,荷塘春色如酒,而荷塘之上,灿烂的天空早已醉了,洒洒脱脱显示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无边无际的蔚蓝。

此刻,2025年4月20日下午,在蔚蓝色的天空之下,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负一层咖啡馆,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24年版)读书会,正在这里举办。

6202a540f60071405f6e0894db5f068.jp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红楼新韵”读书会,以跨学科对话为核心,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新激活经典文学与建筑美学的深层联结,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价值。作为国内顶尖建筑院校的学术品牌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对《红楼梦》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深度解读,更在于探索建筑学科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路径。

活动通过特邀当代文学名家温皓然女士,以续写经典的特殊视角,展现了传统文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作为红学界公认的优质续书作者,其作品既延续了原著的精妙笔法,又融入了现代人文思考,这种“经典重构”的实践恰与建筑学中历史建筑保护、文化空间再生的专业理念形成呼应,可以引导师生从建筑空间营造、园林美学、场所精神等专业维度反哺文学阐释,促进形成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范式。

c5f3e050e7b88a5c5f77f0e9554d301.jpg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活动更凸显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建筑学院通过搭建文学与建筑的对话平台,既强化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营造智慧与文化基因的认知,也培养了以人文关怀审视技术发展的综合素养。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探索,为培养兼具工程理性与艺术感知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契机,彰显了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的育人理念。

此刻的读书会,关于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的读书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何钦一和黄力为两位同学共同组织,由黄力为主持。

66340ec3f61c62440552b772aaafc14.jpg

由于特殊原因,本次读书会邀请的著名女作家温皓然未能亲临现场,读书会现场播放了温皓然提前录制好的短视频,对清华大学参加读书会的师生表示感谢。温皓然说:“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这场百回本红楼梦读书会!我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亲临现场,感到非常遗憾!清华大学,是无数学人心中梦想的殿堂!作为清华的学生,你们真是非常幸运和让人羡慕的!你们是朝阳,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你们每一位:祝你们在清华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祝福你们学业有成,鸿程不可限量!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美丽多才的何钦一同学,感谢优秀睿智的杨雨人、黄力为同学。谢谢你们为这次朗诵会的辛苦付出!同时,也谢谢所有出席本场读书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谢谢你们!祝福你们!”

f0f934a56fbe160f9e92083d0346d7a.jpg

此刻的读书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参加读书会的同学直接阅读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然后大家围绕百回本《红楼梦》进行讨论。讨论之前,大家还认真听了温皓然在短视频中对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的一些简要论述。温皓然说:“何钦一同学希望我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对于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等人的独特见解。我认为,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秉着‘正邪两赋’所生之人,这种人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置于万万人之中,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先说林黛玉,其实,她的娇美可爱、聪明多才,是远胜于她的敏感多刺的。其实呢,黛玉就只是一个只有才华而没有心机的少女,她原本就是一个落入凡间的仙子,永远也不屑去看那尘世中的玄机重重。她的一生,注定,就只是为了爱而来。然而,那正像来去无力的清风,最终无法将飘落的飞花送上九天一样,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注定是一场镜花水月的虚妄,注定逃不脱天意与宿命的使然——生,为还泪而来;死,为泪尽而去。当这个前世的绛珠仙子,用她一生的眼泪偿尽情债、飘然离去之时,我们是否还会因为她性格里的一些并不十分完美的东西,而再去挑剔、苛责于她呢?再来说薛宝钗,原著中对她的描写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罕言寡语,安分随时’而且,她不喜欢奢华艳饰,是那种‘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纯天然美女。喜欢薛宝钗的人,认为她几乎完美无缺,认为她的胸怀品格就是圣人的胸怀品格。不喜欢她的人,则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甚至是一个‘处处奸诈,充满杀机’的人。凡是看过我的续书的读者,应该不难看出,我本人之重黛玉、爱黛玉,是远胜于薛宝钗的。然而,尽管如此,我也并不同意那些过分将薛宝钗妖魔化的论调。因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她是绝不可能与林黛玉一同被列入金陵十二钗正榜之首的。在我看来,薛宝钗不如林黛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因为曹雪芹在文章的一开头,首先就用他的如椽巨笔为广大读者设了一个局——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绛珠仙草,绛珠仙子自愿下界还泪——这段神话故事既被写得如此风神万种,广大读者自然首先就会在内心里,深切地期盼着下世之后的二人能够成就一段旷世绝恋的。因此,无论是谁前来插足搅局,势必都会引发‘万目睚眦,百口嘲谤’的。第二,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彼此爱得太深,太真,太动人,太让人心疼。第三,薛宝钗在金钏投井之后,为了安慰王夫人,所发出的那番言论,其内心的冷酷程度,其为他人推卸责任的功夫,真可算是达到了炉火纯青、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了。仅此一番话,她心中的泾渭丘壑,就足以步那位贾雨村的后尘了(但不管如何,说话毕竟只是说话,其实她也并没有真正做出过像贾雨村那么阴毒无耻的事情来)。所以呢,对于薛宝钗的性格为人,大家可以不喜欢,不认同,也可以提出各种质疑的声音,但是,不能一味将其妖魔化。再来说说贾宝玉,脂批曾经非常明白地指出:‘通部书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我们也都知道,就连贾宝玉的亲生父亲贾政,也是如此——不是在骂宝玉,就是在骂宝玉的路上。世俗人眼中的贾宝玉可能就像曹雪芹亲自为他量身打造的那两句诗一样:‘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而作为世外仙子的警幻仙姑却认为贾宝玉‘天分高明,性情颖慧。’那么,贾宝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他的为人行事,不逆于心,不矫于情,不粉饰,不虚掩,是一个和林黛玉一样的至情至性的人。同时,我认为他的本性是高贵、慈悲、宽厚和重情重义的。也许,就像曹雪芹本人一样,他是深怀‘补天奇志’的。我们大可以想象一下,曹雪芹在那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十年如一日,写秃羊毫磨尽墨,究竟为的是什么?我认为他是志在:挽颓扶正,净化社会人心,向一切不合理不公平不公正的腐朽思想和制度说‘不!’时间宝贵,我就先说这些吧!再次感谢大家!”

a9c088bbaf8ef1bba50c7f2bd630143.jpg

参加今天读书会的,有来自清华大学各个学院的同学,包括:张博(清华大学航院)、张铧兮(清华大学金融学院)、付立群(清华大学水利系)、曹鸿博(清华大学公管学院)、邢愿(清华大学公管学院)、韩璐(清华大学公管学院)、王楷晨(清华大学法学院)、尹晓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李欣然(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新一(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周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何玉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许智博(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王博(清华大学公管学院)、韩悦(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何钦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杨雨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力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赵子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

在读书会的讨论环节,同学们的问题都显得特别有深度,比如付立群同学的问题:“谯老师好,我是清华水利系的博士生付立群,感谢温老师和谯老师今天的分享,受益匪浅。我今天想请教的问题是:温老师续书中王熙凤(雷劈),赵姨娘(被鬼魂索命)和妙玉还魂杀人等设计,神鬼参与故事的比重比高鹗版本的高不少,直接关系到十二钗的生死命运中,其中有哪些设计考量?是否有对百回本整体的设计的考虑?相关理解比较粗浅,还请温老师和谯老师多多指正,再次感谢两位老师不吝赐教!”邢愿同学对“宝玉和黛玉”的最后结局部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向谯老师求解:“温老师在创作过程中对续写结局的考证部分内容”,谈到人生悲剧的始终,将红楼与哲学融合探讨。

ed105b53a3221458407fcc33e054c22.jpg

另外,本次读书会还邀请了中央歌剧院原交响乐团团长张金春,北京对对书场杜对对和他的徒弟陈玉翠。

最后大家合影,圆满结束本次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