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电商团队助力辛集皮贴画焕发新生——以电商之力守护家乡文化根脉

2025-04-19 17:13:59   来源:财讯网

一、缘起:当家乡非遗遇见青春力量

辛集市,这座素有“中国皮都”之称的北方小城,不仅是皮革产业重镇,更孕育着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贴画。这项以动物皮革为原料,通过剪刻、拼贴、手绘等工艺创作的面装饰艺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2019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加快,皮贴画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技艺传承断层、市场认知度低等困境。

带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担忧,“皮贴画的传承现状如何?如何让更多人看见这项技艺?”的疑问,团队踏上了返乡调研之路。在团队负责人郝子璇的带领下,他们走进辛集皮革博物馆,梳理皮贴画的历史脉络;走访当地非遗传承人,记录下辛集市皮贴画的故事,用镜头和笔记留存下濒临消失的传统技法。

二、深耕:在作坊与博物馆里触摸文化肌理

抵达辛集后,团队成员们迫不及待地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有幸与张杰老师,一位与皮贴画相伴几十年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杰向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皮贴画的制作过程,从选图、改图、打样板,到画皮、剪皮、包海绵、包皮革、上色、组装、封框等多个繁琐的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手工匠人的百日心血。团队成员们被一幅幅色彩绚丽、细腻逼真且具有浮雕效果的皮贴画作品所震撼,这些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有民间的古朴风格,又有代的浮雕效果,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和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图1

图2

参观辛集皮革博物馆,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在这片充满皮革文化气息的空间里,团队成员们一同领略了辛集作为“中国皮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仿为团队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传统手工技艺作品区,皮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团队的目光。这些作品利用皮革边角料,经过剪贴、雕刻等复杂工艺制作而成,色彩绚丽、细腻逼真,展现了辛集人民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创造力。实物展示区的动物标本、皮革制品和传统生活用具等展品,让团队成员们对皮革的来源和用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皮革的多样,还体现了辛集皮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实用的皮革箱包到精美的裘革与裘服,从皮革军用品到传统生活用具,每一件展品都彰显了辛集皮革的高品质与实用,也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皮革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图3

三、破局:用数字电商为非遗搭建“云展厅”

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体验,更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意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传承人的坚守,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于是,他们决定搭建一个专注于辛集皮贴画的电商,让这一非遗文化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电商的搭建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广阔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激励传承人创作更多优秀的皮贴画作品。同时,电商也将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让更多人了解辛集皮贴画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增强大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团队成员们希望通过电商的推广,让辛集皮贴画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能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

四、传承:当“Z世代”成为文化守护人

如今,对团队成员来说,更大的收获在于自我的成长:“以前觉得非遗保护是‘高大上’的事,现在明白,它就藏在匠人磨破的手套里,在我们敲下的每一行代码中,在消费者收到产品时的惊喜里。”团队负责人郝子璇说。

从民间作坊到数字云端,从口耳相传到全网传播,“皮韵匠心”团队的实践,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新理解——保护非遗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让它融入现代生活,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正如非遗传承人张杰老师所言:“当年轻人愿意用电商、直播、VR这些‘潮玩法’守护老手艺,传统文化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他们眼中,电商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触摸皮贴画的纹理时,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温度,听见传统文化与时代共振的声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