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国联水产战略收缩背后的产业逻辑:从规模扩张到供应链深耕的范式转换

2025-04-18 10:16:18   来源:今报在线

2025年4月17日,国联水产发布公告,宣布拟终止“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并将上述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国联水产表示,本次终止募投项目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总体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公司现有生产线产能负荷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以自有资金投资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

券商分析指出,国联水产这一决策看似“战略收缩”,实则折射出水产加工行业在预制菜赛道进入“剩者为王”阶段后的竞争法则变迁——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竞争,从产能竞赛转向供应链深耕。这也是国联水产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

行业转折点:从野蛮生长到效率为王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但行业集中度极低,CR5不足10%,大量中小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难以对冲传统水产加工业务的周期性亏损。行业已从早期的“跑马圈地”转向“精细化运营”,企业需在成本控制、爆品打造、渠道渗透等维度建立壁垒。

近年来,水产品价格跌至周期底部,虾类、鱼类等核心原料价格同比下降超30%,导致企业存货减值压力陡增。水产企业多为亏损,其中存货减值损失占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重资产扩张产能可能进一步放大库存风险,而供应链柔性管理能力成为关键。

战略收缩的本质:聚焦核心能力,重构竞争壁垒

水产加工企业的核心护城河在于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而非单一产能优势。国联水产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可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供应链建设、研发投入与渠道下沉提供弹药。

国联水产“买全球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公司于2015年成立全球供应链中心,采购网络覆盖25个国家,包括沙特、厄瓜多尔、印度、越南等核心产区。公司与多个水产国际巨头达成长期战略合作,独家代理厄瓜多尔Aquagold“金牌虾”、沙特NAQUA南美白虾等高端产品,规模化优势和优良品质为公司产品供应稳定和质量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相较之下,新建产能需匹配稳定的原料供应与市场需求,在行业下行期易形成沉没成本。

当前,国联水产“大单品+渠道下沉”战略优先级提升,已形成有面包虾、调味小龙虾、烤鱼、酸菜鱼、牛蛙等5款亿元级单品,2025年更提出“321大单品策略”:烤鱼/免浆黑鱼片/金鲳鱼、调味小龙虾/牛蛙、虾类(虾仁/蝴蝶虾)。同时,组建“渠道下沉拓展部”,计划通过区域仓储中心与本地经销商联动,打通县域市场“最后一公里”。相较产能扩张,这些举措更能直接提升盈利质量。

产业逻辑重构:从“制造思维”到“生态思维”

国联水产通过液氮速冻等技术提升预制菜品锁鲜能力,并推出0添加保水剂铂金虾仁等高端产品。其研发投入聚焦“降本增效”,如免浆黑鱼片、即烹虾仁等产品减少餐饮后厨预处理环节,直击B端客户痛点。

政策助力国联水产未来蓬勃发展,广东省对预制菜产业最高5000万元专项补贴等政策红利,为国联水产注入经营活力。同时,国联水产与盒马战略、良之隆等战略签署亿元订单,发布《汉虾白皮书》,构建从生产到零售的闭环生态,强化产业链话语权。

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国联水产迅速调整经营战略,将重心转向内销市场。企业依托成熟的出口级生产线与国际化品控标准,率先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将原供应美国的罗非鱼以惠民价格投放国内市场,让国人享受“同线同标同质”的高端水产品。

未来展望:在周期底部蓄力,等待行业复苏

据浙商证券预测,水产价格4年周期或于2024年触底回升。国联水产此时收缩产能投资、储备现金流,有望在行业回暖时通过供应链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尽管短期承压,但餐饮连锁化、家庭便捷化需求仍驱动预制菜市场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万亿元。国联水产聚焦大单品与供应链,更符合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进化路径。

国联水产的抉择,标志着水产加工企业从“规模导向”向“效率导向”的战略转型。在预制菜行业“剩者为王”的淘汰赛中,唯有依托供应链掌控力、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成为最终赢家。正如其董事长李忠所言:“真正的护城河,不在工厂的规模,而在全球供应链的每一公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