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中国强农”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农业农村部近日正式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以“真金白银”投入与政策创新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此次政策聚焦粮食生产、科技赋能、农民增收等核心领域,通过九大补贴、科技攻关及机制创新,助力“中国强农”目标加速实现。
九大补贴精准发力,筑牢中国强农“压舱石”
2025年,中央财政将重点实施九项农业补贴,涵盖耕地保护、农机购置、大豆玉米种植等核心领域。其中,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与稻谷补贴形成“主粮保障组合拳”,稳定粮食供给;农机购置补贴向智能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硬科技”倾斜,推动农业机械化率突破70%,以“中国强农”为引领,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此外,耕地轮作休耕补贴、草原禁牧与平衡补贴等政策,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中国强农”战略的生态优先理念。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培育中国强农新质生产力
政策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攻关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核心技术。农业农村部透露,将通过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地,让“中国饭碗”更绿色、更安全。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2025年目标建成7791万亩,助力农业生态修复,为“中国强农”注入绿色动能。
多措并举促增收,激活中国强农内生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是政策重点。财政将通过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补齐脱贫地区技术、营销等短板。针对农民增收,政策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支持农户利用闲置资源开展特色种养;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强调,将通过消费帮扶示范区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让农民“种得好、卖得出、挣得多”,以农民增收为“中国强农”战略的落脚点。
机制创新保落地,压实责任强担当
为确保政策效能,文件强调健全“农民种粮得利、地方抓粮担责”机制。例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向保护耕地的农户倾斜,对抛荒耕地取消补贴资格;地方抓粮成效纳入考核体系。此外,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金融工具,为农业生产“兜底护航”,以机制创新保障“中国强农”战略稳步推进。
专家解读:中国强农政策组合拳释放重农强农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指出,此次政策既延续“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又创新性地通过庭院经济、消费帮扶等举措,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从补贴到机制,政策体系正形成闭环,为‘中国强农’注入持久活力。”
展望未来:以中国强农之策,筑强国之基
随着政策落地,广袤田野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粮食安全根基更稳,农民收入渠道更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更坚定。农业农村部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以“中国强农”战略为引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根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