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对话睿资创投:未来的主要看点在于资本出海

2025-04-17 15:30:47   来源:今日热点网

潮涌东方,破浪前行。在全球经贸格局裂变的当下,中国企业正以资本为桨,驶向更广阔的蓝海。前方是东南亚市场掀起的投资热浪,眼下是关税壁垒中的贸易突围,“出海”已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成为大国经济韧性的一抹生动注脚。

在这股浪潮中,资本如何穿透政策迷雾?技术护城河与地缘博弈间又暗藏哪些深层逻辑?4月10-11日,2025 RCEP国际出海投资论坛暨创投CEO峰会在越南胡志明市成功举办,借此次论坛之机,睿资创投总经理李天一以数年深耕一线的洞察,解码中企出海的变局与定力——从民企抱团的生存智慧到资本出海的迂回战术,剥开时代大变局下的投资哲学。

当胡志明市的季风掠过湄公河畔,这场关于未来的对话,正为躁动的出海潮注入理性与远见。

(睿资创投总经理李天一)

以下是访谈内容实录:

Q:您对今年新一轮AI企业的异军突起有什么看法?

A:这一现象在开年就为中国科技赛道定下了基调,表明中国在高端科技和人才储备方面具备实力,相对美国及其他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然而,中国在这方面仍需重新评估自身资产价值,港股及相关板块在AI技术(如DS)推动下得到宏观提升,这是积极信号。但我们还需保持清醒——中国仍是追赶者,虽然此前可能被低估,但不应盲目乐观。

Q:睿资有没有投注一些AI赛道的企业?

A:我们投资了一些能够赋能AI产业发展的上游企业,下游版块我们仍在观望,目前其实更关注具备数据护城河的企业。宏观层面我们当然认为AI赛道值得持续关注,但微观层面仍需谨慎挑选。

Q:您怎么看待美国本轮加征关税对未来投资行业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睿资未来的投资主线是否会有所变化?

A:宏观环境剧烈变化,短期内投资出手会更为谨慎。但这个时期反而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能够更冷静地去看待投资机会、厘清投资思路。

长期来看,美国关税政策不会轻易改变各国基本国情,中国资产的韧性值得信赖,但受到关税问题影响,出海布局思路(尤其是东南亚)则需重新考量。总体上,大家的投资主线不会大变,但态度会更趋谨慎。资本出海可能成为未来重点,政府主导的QDII等政策或需出台。

Q:无论是年初AI的异军突起也好,还是目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税冲突也好,处于这种大变局的时代下睿资团队如何识别和评估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是否有具体的筛选逻辑或方法论?

A:对于睿资来说,首先我们肯定是不能乱,还是坚持自己的那一套打法——坚持高端制造、高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赛道。

我还是刚才的态度,政策不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是几十年、几百年以来受历史进程影响积淀形成的产物,不会因为一道政策而改变。所以,当时睿资选择这样的赛道,也是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全球发展的判断。方法论上,我们关注理论化、工业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的进程,挑其中的关键节点去投资(比如说从0.5到1),并且注重企业在出海方面的硬实力。

Q:您观察到被投企业在成长中最常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A:宏观环境剧烈变化对产品销售和资本投入影响显著,这可能是最大的挑战与瓶颈。因此,企业的股东背景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信贷和现金流的支持上会更具优势。相比之下,民企面临的挑战更大,需依赖订单引入和政府基金支持。

Q:的股东的强大背景,具体什么    

A: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五菱新能源,一个是楚航科技,都是我们的被投企业。

五菱新能源背后是广西汽车集团作为大股东,对于政府产业基金的扶持肯定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他们即使遇到宏观挑战,整个企业的运作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另外是楚航的毫米波雷达,他们现在发展得很好,也进入了各个车企的白名单。但因为他们始终是一家民企,是经历了财务融资成长起来的,所以宏观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需要睿资的赋能。我们给楚航积极引进了很多订单(例如来自雅迪的订单),还有引荐政府的产业基金等。

所以,在相同条件、相同环境下,拥有更强大的股东背景的企业可能会更有自信。

Q:那您觉得这种赋能的效果,是可以被看见,或者说可以被量化的吗?

A:当然,这种引进订单属于硬赋能了。像是订单数额、融资规模、估值提升等硬性指标都可以直接被量化,但像团队引荐、高管补充、技术提升等软性赋能则较难量化,而且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Q:在您看来,以越南印尼或马来西亚为典型代表的东南亚市场,最能够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落地的发展潜质是什么?

A:其实最大的潜质就是第一性原理。物理距离的靠近,会使得各个方面的成本相应降低,同时也让文化相对接近。所以像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肯定是最优选。

Q:可否结合您本人的所见所闻,和我们聊聊当下您对“出海”的个人见解?

A:现在大家都想出海,尤其在当前美国的做法下,中国除自身资产有足够韧性外,出海寻求更多同盟(包括企业出海寻求同盟)是基本打法。贸易出海以后可能会受一定阻碍,但资本出海可能是未来主要看点。在企业出海方面,股东背景强大的企业出海更简单,民企出海抱团则需要机遇。对于资本而言,之前是带被投企业出海,现在可能要连同资本一起出海。虽然会有政策(如关税政策)变化,但资本出海对政策有一定规避性,所以资本出海可能是宏观政策下的一个首要选择。

从宏观视角看,资本出海若选择先发策略,需谨慎权衡资源投入与路径调整的平衡性。尤其在股东支持有限的背景下,过早锁定方向可能会造成难以掉头或者转投,削弱后续布局的弹性。因此,通过后发优势精准锚定机遇窗口,可能会更利于企业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的价值释放。

最后,其实企业出海不论多晚都不算晚,以小米造车为例,虽然入局较迟,但只要企业有竞争力就能行稳致远。

Q:睿资在资本出海这方面,走到哪里了?    

A:资本出海方面,睿资团队具有独特性,因为我们本身有美元,以往投资时可以直接投出美元。对于大陆资金,睿资正在寻求与政府开展QDLP合作以获取额度,民间资本虽有但较少。睿资希望能自主发行QDLP基金,同时希望通过投资境外技术和企业并吸引其来华建厂,配合政府招商引资来反哺国家,从而基于国情生产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再次出海销往全球,这种打法可能是我们现在自身所需的。

Q:结合当下时政,对于本次2025 RCEP国际出海投资论坛的举办您有什么看法?  

A:这次论坛在越南胡志明举办,而且举办时间正好处于风口浪尖的特殊时期,在活动上发言的嘉宾面临很大挑战,因为其言论要么预测准确,要么被打脸。越南离中国近且有强大制造业基础,所以越南在目前的关税情况下会有一定程度的妥协,未来两国间肯定会加强合作,只是合作方式有待探讨,且中国以往简单的贸易出海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关税政策强压下,东南亚整体不会强硬对抗,越南妥协后可能吸引部分亚洲资本继续进驻。总的来说,特朗普多变,因此论坛在这个时期举办意义很大,从贸易角度绕过美国容易被看透,但从资本角度较难。美国对东南亚的强硬态度可能只是一种“开价”手段,相比之下资本进驻越南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越南内需强大。考虑东南亚问题要基于其基本国情,这是长期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