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绿维文旅:亲子旅游目的地——从主题乐园到自然课堂的产业进化论

2025-04-15 14:56:36   来源:今报在线

绿维导语:当亲子旅游进入“内容为王”的下半场,真正的创新不在于炫酷的技术堆砌,而在于能否构建家庭共同成长的能量场。那些能同时满足儿童探索欲、家长教育焦虑、家庭情感需求的目的地,终将在万亿红海中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航道。

一、风口之上:万亿亲子旅游市场的危与机

2023年暑期,北京环球影城单日最高客流突破5万人,其中亲子群体占比达67%;上海迪士尼“疯狂动物城”主题区尚未开放已引发预订热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亲子游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5%,但市场繁荣背后暗藏隐忧——同质化竞争、体验浅层化、安全争议等问题频发,折射出行业亟待突破的三大矛盾:

1. 需求升级VS产品滞后

新一代父母(85-95后)将亲子游视为“移动的育儿场景”,61.4%的家长希望旅程能实现“知识获取+情感连接”双重目标,但市场上仍充斥大量“动物投喂+游乐设施”的初级产品。

2. 科技赋能VS人文缺失

AR导览、AI拍照等智慧服务已成标配,但过度依赖技术导致亲子互动被屏幕割裂。某OTA平台调研显示,72%的儿童更期待“和父母一起动手创造”的体验。

3. 流量争夺VS持续运营

短视频催生的网红打卡地往往陷入“开业即巅峰”魔咒,如某星空主题乐园因缺乏内容迭代,复游率不足15%。

二、解码新世代家庭:亲子游需求六大进化轨迹

(1)教育革命:从“看世界”到“造世界”

亲子游目前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带着孩子看世界,而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创造世界的志向与能力。

北京中科院研学基地推出的“小小航天员”项目,让孩子亲手组装微型卫星模型并参与模拟发射,单日课程定价1980元仍场场爆满。数据显示,带有PBL(项目制学习)元素的亲子产品预订量年增183%。

(2)科技重构:虚实融合的平行时空

科技对于亲子旅游产品在提升体验、优化服务、丰富产品内容、增强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拥有重要的意义。

广州长隆引入的“全息动物园”技术,让孩子在真实园区中通过AR眼镜看到恐龙与现存动物的生态对话,家庭停留时间延长2.3小时。

(3)多孩适配:差异需求的系统化满足

面对当前二孩、三孩家庭,亲子旅游产品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跨年龄层的多孩适配的亲子旅游产品。

杭州开元森泊推出“一价全包+分龄托管”模式:3岁以下享受专业托育服务,6-12岁参与自然探索课程,青少年可体验攀岩等高阶项目,多孩家庭预订占比提升至58%。

(4)情感疗愈:压力释放型旅行崛起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4 年 12 月 25 日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 2%。若按照中国青少年人口总数来大致估算,抑郁症患者人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此前《2022 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 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 30%,以我国患抑郁症人数 9500 万计算,有 2850 万 18 岁以下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压力释放成为青少年亲子旅游的需求之一。

日本箱根“森林疗愈营”提供家庭协作搭建树屋、夜间观星冥想等项目,中国版“莫干山自然学校”复购率达47%,印证“共同克服挑战”成为新型情感纽带。

(5)文化觉醒:在地基因的深度激活

旅游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带异地居住的旅游者了解当地的文化,亲子旅游产品应该带有当地文化色彩。

景德镇陶溪川推出的“家族创烧”项目,让三代人共同设计釉料配方、烧制传家瓷器,将非遗传承转化为沉浸式家庭记忆生产。

(6)社群共生:从原子家庭到圈层社交

通过亲子旅游产生社群效应,促进旅游者形成圈层社交,是更高层次的亲子旅游需求。让有相同兴趣偏好的家庭能够基于共同的主题追求聚集在一起,为圈层社交提供共同话题和情感纽带。

上海某高端营地首创“亲子社群旅行”,通过前期线上共读、旅中协作任务、后期作品联展,构建持续6个月以上的交互生态。

三、全球标杆案例:破解亲子目的地的长青密码

1. 日本吉卜力公园:IP叙事的空间革命

场景逻辑:将《龙猫》等动画场景实体化时,刻意保留“未完成感”——没有固定游玩路线,鼓励家庭在10万平方米森林中自主探索故事线索

商业转化:限定版“森林地图笔记”年销售超20万册,衍生品收入占总营收45%

2. 新加坡圣淘沙:全龄段沉浸生态

海底套房餐厅设置海洋生物学家互动环节

跨岛缆车嵌入AR寻宝游戏

夜间光影秀设计家庭协作解谜任务

成效:家庭客年均消费达普通游客2.8倍

3. 芬兰罗瓦涅米:四季型内容运营

冬季极光营地提供亲子极地生存训练

夏季浆果采摘结合森林生态课

春秋季开设“驯鹿牧人体验日”

关键数据:非雪季客流量占比从18%提升至52%

四、创新模式突围:下一代亲子目的地的黄金公式

模式1:教育内容产品化——知识交付的体验设计

敦煌研究院打造的“壁画修复师”亲子课程:

前期在线学习颜料矿物知识

实地参与模拟修复工作

获得官方认证的“文化保护小卫士”证书

效果:客单价提升320%,衍生文创销售占比31%

模式2:科技人文双驱动——数字原住民的平衡之道

苏州拙政园“园林解码”项目:

智能手环实时识别建筑构件典故

通关挑战解锁隐藏AR景观

最终生成专属家庭电子绘卷

数据:青少年游客占比从12%跃升至39%

模式3:家庭社群化运营——从单次消费到终身价值

三亚某度假区构建的“海岛家族”体系:

按孩子年龄划分海龟/海豚/鲨鱼部落

累计积分兑换科考船探秘等特权

定期举办家庭创意市集

成果:会员年均消费增长65%,续费率89%

模式4:微目的地网络——城市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成都麓湖生态城实践:

1公里范围内聚合水上剧场、动物农场、潜水基地

推出“周末成长护照”串联各点位任务

联合周边学校开发定制化研学路线

启示:都会型亲子综合体客流量超传统景区2.4倍

五、未来图景:亲子旅游目的地的三大终极命题

1. 代际对话场域构建

亲子旅游目的地可通过打造多元融合的场景来构建代际对话场域。设计丰富且具针对性的活动,像民俗文化体验,让长辈分享传统技艺,年轻一代与孩子共同学习,在互动中传承文化、增进理解;设置亲子冒险挑战项目,如丛林穿越,不同年龄段成员在克服困难时相互协作,交流策略与心得;利用休息区打造开放式交流空间,播放家庭主题影片或组织小型座谈会,鼓励代际间分享旅行感悟与生活故事,促进情感共鸣,让亲子旅游成为代际深度沟通的桥梁 。

如何让祖辈的智慧、父辈的经验、Z世代的创造力在特定空间中自然流动?故宫《甪端》亲子音乐剧提供启示: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引发三代人对传统与现代的讨论。

2. 可持续发展实践

亲子旅游目的地可从多方面加强可持续发展实践。在资源利用上,合理规划景区开发,保护当地自然与文化资源,如开发亲子自然科普游线路,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中树立环保意识;在设施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打造亲子游乐设施,降低能源消耗;运营管理方面,加强游客环保教育,设置垃圾分类引导,倡导文明旅游,鼓励本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传承本地文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亲子旅游与生态、文化、经济的协调共进 。

巴厘岛绿色学校设立的家庭环保挑战赛,要求亲子团队用废弃物建造功能装置,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积分。

3. 情感银行储蓄机制

亲子旅游目的地可从多维度建立情感银行储蓄机制。在服务层面,为家庭提供贴心且个性化的服务,如根据孩子年龄准备专属小礼物、满足特殊饮食需求,让游客感受关怀;在体验设计上,打造丰富且有意义的亲子互动项目,像亲子农耕体验,全家共同劳作收获,创造难忘回忆;在氛围营造方面,利用温馨的环境布置、热情的员工态度,构建充满爱与欢乐的旅游氛围,让每一次到访都能为游客存入温暖、愉悦的情感,持续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情感依赖和忠诚度 。

英国Center Parcs设计的“家庭时光存折”,记录每次旅行中共同完成的任务,兑换成未来旅行的特别权益,创造持续的情感期待。

绿维IP:“我的园艺家”生态农庄

绿维文旅在肥西EPCO项目中,基于当地的花卉苗木产业,创新了 “我的园艺家”生态农庄IP。“我的园艺家”生态农庄是政府专项债支持下的党建公益类项目。是以家居园艺为产业基础,农文旅教融合的乡村振兴产品,实现了农业产业园区、3A景区、网红酒店、培训中心、亲子乐园、婚庆基地、郊野营地、研学党建基地八位一体的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定制化度假体验产品,是肥西首家网红“微度假”园艺体验式文化旅游集聚综合体。

另外,绿维设计团队在项目中还创新了“园艺树”游乐IP,结合仿生地标景观和无动力游乐组合,在绿树环抱间,打造了一个四层高的大型网红无动力亲子乐园,集合了爬网、钻洞、滑梯、蹦床、秋千、晃板等项目,吸引亲子游客的同时,带动项目餐饮、工坊、主题民宿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