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豫章师范学院师生深入南昌6区3县调研非遗文化进校园 探索“双减”赋能新路径

2025-04-12 21:13:23   来源:财讯网

为推动非遗文化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豫章师范学院“赣鄱遗韵,薪火相传”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吕品、刘洪、罗婧的带领下,在南昌市6区3县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叶浩菁、梁佳璇、章国军、黄翠翠、付心雨、李晓伊等通过走访学校、访谈传承人、发放问卷等形式,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求。

扎根基层一线,聚焦多元场景

作为江西省属本科师范院校,豫章师范学院长期致力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教育转化。调研期间,团队先后走访了东湖区育新学校、南昌县莲塘一小、安义县豫章师范学院附属板溪小学等20余所中小学及非遗传承基地,与15位非遗传承人、30余位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进行深度交流,并面向学生发放问卷2800余份。在红谷滩区凤凰学校,团队观摩了剪纸、傩舞等非遗校本课程,该校将南昌瓷板画、兴国山歌等本土非遗项目融入课后服务,形成"一校一品"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做法给调研队留下深刻印象。

多维协同发力,破解传承难题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非遗师资短缺、课程标准化不足、社会资源整合度低等问题,团队重点考察了安义县豫章师范学院附属板溪小学的葫芦宫灯进校园实践。该校依托 “高校+非遗传承人+中小学”协同机制,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安义匾额雕刻技艺与葫芦工艺相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葫芦宫灯课程体系。当地通过建立非遗专家库、开发模块化课程资源包、开展教师专项培训等方式,构建起"高校研发—区县统筹—学校落地"的协同育人模式。安义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非遗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校地联动,让更多'老手艺'走进课堂、融入生活。”

深化校地合作,赋能教育创新

豫章师范学院在非遗教育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作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的省级非遗传播基地,学校开设豫章绣、木偶戏等非遗课程,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并与南昌市文旅局共建市级非遗研究基地。2025年新春江西省情介绍会上,该校师生现场展示剪纸、拓印、漆扇等非遗项目,获南昌市人民政府感谢信,成为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重要窗口。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双减’政策为其进校园提供了新契机。”指导老师吕品表示,团队将持续深耕"教育+非遗"融合模式,通过多元协同创新,让非遗在校园里"活"起来、"传"下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文化自信"接班人贡献高

校力量。

据悉,该调研项目为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后续团队将围绕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数字化传播等方向开展深度研究,助力构建"政府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非遗传承教育生态。学校计划与多地共建"非遗传承实践基地",推动高校学术资源与地方教育需求精准对接,为江西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