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清华园街道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明园游园活动,吸引了一百余名历史文化爱好者踊跃参与。此次活动以 “缅怀历史,踏青健行” 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中,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厚重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社区交流。
活动当天上午 9:00,参与居民们早早来到正觉寺门口集合。活动特别邀请了故宫荣誉志愿者曹敏丽老师讲解。曹敏丽老师曾获故宫博物院颁发的志愿者优秀讲解奖、被评为“首届北京博物馆十佳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为整场活动在曹老师简要介绍了圆明园的历史脉络后拉开了庄重而精彩的序幕。
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统称圆明园。正觉寺位于绮春园中间南部,有后门与绮春园相通,又独成格局单设南门。建于1773年,由山门和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构成。是皇家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俗称喇嘛庙。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正觉寺都幸免于难。但遗憾的是,民国初年被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彦惠庆当作私人别墅进行内部装修改造。后来曾被清华大学当作教工宿舍,上世纪七十年代,被长城锅炉厂占用,2001年底正觉寺被正式收回。
进入圆明园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别具匠心的展览布局。圆明园从康熙时期始建,历经雍正、乾隆等多朝大规模扩建与修缮,逐步形成庞大园林建筑群的过程。在这里,参观者得以了解到收回时仅存山门、四座配殿、文殊亭和26棵古树。正觉寺是圆明园一百多处古建筑群中唯一残存的古建筑群,是唯一残存的古树景区,也是到目前为止,文物管理部门批复的圆明园中唯一整体复建的古建筑群。经过十年修复保护,于2011年7月6号正式向社会开放。
2023年10月,在正觉寺内原有《百年梦圆——马首回归》展览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防护与升格改进,圆明园博物馆正式揭牌开放!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参观者深刻了解到圆明园在遭受的毁灭性破坏,以及此后历经的风雨沧桑。这一展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历史伤痛的铭记,更激发了大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关注与责任感。
此次文旅融合缅怀历史活动,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圆明园历史文化的平台,增强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与铭记,还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传承历史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