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薛城区支行认真落实上级行党的建设与业务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近日,该行成功获批5.8亿元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贷款,用于枣庄高新区零碳水循环塌陷地开发项目建设,并实现首笔贷款投放1亿元。
擘画生态振兴,唤醒沉睡土地新生。枣庄曾是著名的“煤都”,随着煤炭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凸显,过去十年全市累计关停20余处煤矿。枣庄高新区由于受采煤塌陷影响,水土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土地整治提升刻不容缓。
项目通过地裂缝填充、表土剥覆,土地平整、翻耕等措施,对沉陷区8000余亩土地进行整治提升,恢复耕地功能和地貌景观,将因采煤沉睡的矿区破损土地变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高质量农田耕地,实现废地变良田,矿区焕新颜。该项目作为首个接入省行“全过程数智化监管平台”的监管试点项目,能够通过卫星遥感、智能终端等科技手段,构建起“投资-建设-运营”全周期项目监测,确保建设运营真实,实现生态效益与粮食安全的双重提升。
创新融资模式,打造协同治理新范本。该项目涉及治理8000余亩土地,区域广大且零散不连片,建设难度大,一度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得知情况后,该行立即成立项目专班,主动对接营销,多次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议,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国企实施+银行赋能”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从塌陷地综合治理、高质量耕地整治和智慧农业建设等三大方面着手,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项目推进期间,正值新信贷产品体系改革关键时期,业务骨干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学习研究新信贷产品内容,梳理项目建设内容,迅速调整适用产品,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审批落地。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资源性地区转型发展会议召开后枣庄市首个获批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贷款项目,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贡献可复制的“枣庄经验”,充分展现了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担当。
践行双碳战略,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该项目采用智能化物联网技术、高科技云计算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管理,为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可减少农药使用成本与提高农产品品质,节本增效明显,农业科技化水平较高。同时,项目创新采用光伏水泵提灌系统,解决了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难问题,光伏提灌系统与传统灌溉相比节电70%,每年能够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排洪效率,节约水资源,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粮食年增产约150万斤,铺就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康庄大道,进一步擦亮农发行“绿色银行”品牌。
金融赋能转型,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项目建成后,委托专业经营公司进行经营,利用该公司自身经营优势,不仅能够解决高端粮食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专业技术问题,还能够帮助打通稳定的农产品销路,保证农产品收获能够第一时间上市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均需要大量工人,通过集中培训学习,能为周边村民提供近20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提升农业种植技能,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此外,项目引入无偿帮扶捐款,拟用于对口帮扶县防返贫帮扶,对于该县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等具有重要意义。(徐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