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杭州习得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商学院院长王洁清

2025-04-08 09:51:06   来源:今日热点网

军营淬炼勇赴商海,公益济世长怀仁心

——记杭州习得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商学院院长王洁清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个体的奋斗若点点繁星,或明或暗,若隐若现,却共同勾勒出社会发展的浩瀚星河。而王洁清,无疑是其中一颗极为耀眼的星辰,他从热血激昂的军旅生涯起步,辗转踏入风云变幻的商海,又在公益的广袤天地中播撒温暖与希望。他的经历,并非孤立的个人奋斗史,而是时代浪潮下理想与现实交织、责任与担当共舞的生动注脚,映照出无数怀揣梦想者在时代洪流中拼搏奋进的身影,承载着世人对人生价值与社会使命的深沉思索。

戎马岁月:铸就坚毅底色

(一)贫寒起步:苦难磨砺出品格

1966 年,王洁清生于江汉平原一个贫寒家庭,尽管兄弟 8 人,他排行老幺,但受宠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品。他常常自嘲是“一个多余的人”,因为从第四个男丁落地起,父母便渴望有个女孩,他的到来,无疑让这份期望落空。在那个物质普遍匮乏的年代,苦难成了一份独特的生活养料,也孕育了他坚毅、勇敢和勤奋的品格。9 岁时,父亲抱病离世,日子雪上加霜,他每天起早贪黑,养猪放牛、砍柴烧饭、挑水种地,用稚嫩的肩膀默默分担着母亲的辛劳。14 岁时,因交不起几块钱的学费,他羞愧难当,含泪仍掉书包,卷起被褥,跟着村里的一群青壮年上了工地。挑土方,搬水泥,和沙石,连续 90 多天的超负荷劳动,让他尝到生活的不易,也强健了他的筋骨体魄。尽管校园的大门过早关闭,但生活的另一扇窗却悄然打开。

1981 年征兵季,年仅 15 岁的王洁清在体检中一路闯关,终于来到最后的关口——目测。当时,一位戴着“三片红”的接兵干部瞅着这位稚嫩瘦小的少年,笑着问:“小鬼,当兵可是要吃大苦的,你行吗?”他挺直腰板,大声回答:“我能吃苦!”接兵干部痛快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个小兵我要了!”尽管当时他离应征入伍的标准年龄还差了 3 岁,就这样,他破格入伍,成为了一名空军战士。

(二)军营淬炼:从新兵到精锐

一句承诺,一生践行。河北平山县某部。当晨曦还未完全照亮大地,王洁清便随着起床号声迅速投入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练习队列动作时,他全神贯注,力求每个细节精准到位,单单一个原地转向靠腿动作,就不知道练习过多少遍。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风吹过脸颊像针扎一样,嘴唇开裂、流鼻血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从南方来的小伙子吃不消,背地里偷偷哭鼻子,而王洁清却真正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每当熄灯号响过,夜幕下的操场上,总有一个身影来来回回,不停地晃动,那双早已洞开的厚厚的大棉靴见证了他从一个村里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与蜕变。

训练间隙,王洁清也不忘提升自己。他利用点滴时间阅读军事书籍,钻研战术技巧,虚心向老兵请教。在一次重要的军事技能考核中,他凭借扎实的训练基础和出色的发挥,在全团同年入伍的 300 多个新兵中脱颖而出,获得队列比武第一名,因此受到嘉奖。新兵连生活结束后,他被营参谋长亲自挑选到地空导弹部队最核心的战斗单元,成为了制导雷达连关键岗位的一名操纵员。

(二)战火洗礼:南疆前线的担当

1985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烽烟再起。身为中共党员、全团最佳雷达操纵员的王洁清热血沸腾,连续三次给团长、政委写信请缨,要求奔赴南疆前线。在兄弟部队开拔前夕,他的请求终于被批复。王洁清剃了个光头,留下一封遗书,随战友们乘坐满载作战装备的军列,奔赴战场。战地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作战任务随机频发,部队需要 24 小时待命。一旦敌机起飞,刺耳的战斗警报声划过阵地,他和战友们便迅速投入临战状态。240 天枕戈待旦,2700 多次战斗警报,他和战友们兑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庄重承诺。

为丰富官兵文化生活,激发杀敌斗志,他利用休整空隙办起了《战地快报》,从采写编辑到油印发送,忙得不亦乐乎。战友们铸就蓝天长城的牺牲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他,这段经历不仅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更让他对保护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军中墨香,才情书写荣光

在军队中,王洁清不仅是军事素质过硬的战士,还是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1983 年,他自费报名参加了河北省刊授学院的中文专业,从初小文化跨越到大学读本,难度可想而知。冬天,他裹着羊皮大衣在储藏室挑灯夜读;夏天,他把双脚泡在一个木制的大水桶里奋笔疾书,一本《新华字典》几乎被他翻烂。1984 年起,王洁清陆续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成为连队名副其实的“小诗人”。1988 年进入创作高产期,几乎每周都有新作见诸报端,并在全国和全军创作比赛中屡屡获奖。1991 年,团政治处将已是志愿兵(相当于现在的士官)的王洁清借调到宣传股帮助工作。他凭借对文字的驾轻就熟和对事物的敏感嗅觉,在新闻报道领域大放异彩。他发表在《空军报》头版头条的报道——《超假“顽症”是怎样治愈的?》引起北空和空军领导机关的重视,随后被《空军报》社点名参加实习参编工作。1992 年,空军决定从优秀士兵中保留一批新闻骨干,已荣立两个三等功、发表百余篇作品的王洁清成功入选。

经过军事院校的专业培训,王洁清的新闻作品立意更高、视角更新颖、表达更畅快。1992 年底,军委空军组建全新的地空导弹部队,王洁清成为了这支“拳头部队”的首任新闻干事,正式开启军事报道职业生涯。身在机关,心系基层。王洁清经常深入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用心感受他们的生活,捕捉新闻素材。他撰写的新闻报道真实展现了新装备部队的新风貌、新气象、新成果,他的作品思想犀利、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不仅在部队内部广受好评,还多次被地方媒体转发。在军营的最后 10 年,他组织策划和报道了多个空军、全军重大英模人物,如英雄试飞员、共和国八一功勋获得者——李中华;勇趟蓝天雷阵的歼 10 首席试飞员——雷强;刻苦钻研新装备的模范干部——席吉虎;见义勇为英雄排长——孙耀佳等。这些享誉军内外的耀眼明星,成为了广大官兵分奋勇争先,奋发向上的标杆。他深度揭秘 1987 年我军地空导弹部队击落越军苏制米格21P 侦察机始末,他全景式报道我军歼 10 飞机研制试飞全过程,他独家发布 S300 地空导弹部队锻造人才方阵等“重头戏”,享誉空军,具有很高的新闻和史料价值。

王洁清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也展现出了非凡天赋才华。他的诗歌饱含对祖国的深情、对战友的热爱以及对军旅生活的深刻感悟。《妈妈的纽扣》展现了华夏儿女对香港回归的真切期盼;《当兵的》、男子汉当兵去》《战士的小抽屉》等以连队生活为素材,刻画士兵的质朴与可爱;《我在军旗下等你》以祖国母亲的身份,激发着年轻士兵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豪迈情怀,还填补了我军“征兵季”歌曲的空白。这些年,14 次在全军文艺创作比赛中获奖,多部作品登上央视重大庆典和文艺演出舞台,在中国词坛和军中声名远扬。

在军队服役的 30 年里,王洁清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和文学才华,历任指导员、教导员、政治机关(部)主任等职务,8 次立功受奖,多次被空军装备部政治部评为优秀后备干部。但他并未满足,心中那颗追求更高价值的种子,在岁月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引领着他走向人生新篇章。

商海弄潮:开创教育新局

(一)跨界转型,毅然踏上新征程

2011 年,45 岁的王洁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时的他,在军队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贵为团职军官,服役 30 年的他,本可在京安享退休生活,或转业到国家部委机关工作。然而,他毅然选择自主择业,投身教育培训行业,尽管亲朋好友表达不解和担忧,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

转型初期,困难接踵而至。面对商业领域的陌生、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资源的匮乏,王洁清凭借着在军队中培养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始艰苦学习和探索。他阅读大量商业书籍,参加行业研讨会,向业内专家请教,逐渐积累商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他深入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为业务开展奠定扎基础。他发现企业遇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而提升人的认知是关键。为此,他从东方古老文化和智慧中汲取营养,潜心研读儒释道、文史哲,拓展宏观视野,升级商业思维,掌握领导力核心要义。他深知现代心理学专业技能对赋能企业的重要性,用三年多时间穿梭于课堂、会场和培训机构,学习教练技术、NLP 神经语言程序学和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先后获得 8 个国际和国家级导师专业的资格认证,完成从义工、助教、教练、总教练再到授课导师的华丽转身,成为清华和北大等教育平台的金字招牌。

(二)创立习得:打造商业教育生态

2020 年,经过多年沉淀与筹备,王洁清创立了杭州习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并担任习得商学院院长。“习”取自《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需不断实践巩固;“得”源于《游褒禅山寺》中的“古人观之于天地,往往有得”,寓意在学习实践中收获成长。

王洁清希望通过习得商学院,为企业打造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的成长赋能平台。在他的引领下,习得商学院以教育培训为主轴,以专业讲师团队和高效的品宣团队为支撑,以互联网金融和大健康产业为发展双翼,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商业教育生态体系。

为打造高素质讲师团队,王洁清亲自参与招聘和培训。选拔讲师时,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教学能力。培训过程中,他注重培养讲师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教学风格,鼓励探索新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讲师,为学员带来多元化知识和理念。

在品宣团队建设方面,王洁清强调团队成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营销思维。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品牌推广方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升习得商学院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创新模式:全力助推发展

为满足不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王洁清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他们精心打造了八大服务系统,涵盖商业模式输出、企业文化定制、商学院定制、线下招商成交等多个核心领域,直击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习得商学院独具匠心。针对个人成长,推出了《唤醒生命》《重塑生命》《绽放生命》等系列公开课程;针对企业团队建设,自主设计了《精英点燃》《巅峰绩效》《卓越领袖》等精品升级课程。习得商学院还十分注重课后跟进与服务,将企业或培训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为每组配备专业教练进行全程陪跑。教练不仅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持续关注学员的成长,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

在王洁清的带领下,习得商学院成绩斐然,助力多家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诸多商业奇迹。这些成就证明了其专业实力和服务品质,也让王洁清在教育培训行业崭露头角,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创业者信赖的资深导师。多年来,他训练过的学员遍及大江南北,人数超过 10 万,赋能陪跑 30 多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累计创造市场业绩达 30 多亿。

公益济世:传递温暖力量

(一)教育扶贫:点亮希望之光

王洁清懂得,商业的成功并非终点。他说:“战场教会我,真正的胜利是让更多人活得更好。”王洁清深知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他始终积极投身公益教育事业,关注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每年,他都会组织团队深入这些地区,为特困学生和青少年开展涵盖心理健康、性格解读、行为矫正和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公益讲座,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王洁清尤为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他发现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引导和关爱,易陷入情绪困境和行为偏差。于是,他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认识情绪,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鼓励他们勇敢表达想法和感受,与家长、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二)抗疫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

在王洁清心中,社会责任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2007 年夏季,安徽省金寨县油坊镇突发特大山洪,正在驻地考察军事代表的王洁清闻讯后,立即率领所辖军代表转入救灾工作,组织村民保全生命财产。回到机关后,他念念不忘灾区的孩子们,又发动全体机关干部捐款 300 多万元,将洪水冲毁的凌云小学修葺一新,确保了开学季前孩子们一个不少回到教室。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陪同空军领导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开辟空中救援通道,组织救援物资抵达第一现场。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筹措救灾物资,发动各方捐款捐物,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筹集急需的防疫物品,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线上心理辅导,为抗疫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这期间,他创作的歌曲《含露的微笑》,给广大白衣战士以极大的鼓舞,激发他们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更好地投入抗疫战斗。

(三)公益传承:培育责任文化

从军人到商人,再到公益人,王洁清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炽热。他常说:“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在公益事业中,他以身作则,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在公司内部他积极倡导公益文化,将公益精神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他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将员工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员培训中,王洁清十分注重培养学员的社会担当,教导学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不在于站得多高,而在于心有多宽。在他的引领下,习得商学院的员工和学员们纷纷响应,组成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资质特困特优学生等公益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公益精神内涵,成为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洁清的人生,跨越军旅、商海与公益三大领域,他将军人的血性融入商海的智慧,又将商海的收获化作公益的温暖。他的每一段经历都蕴含着独特的人生价值与意义,是一部关于勇气、坚持与爱的史诗。基于他在专业领域的能力与社会突出贡献,央视教育频道对他进行过访谈,并聘请他担任北大博雅元培客座教授和高级智库专家。

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止步于战场上所向披靡,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初心,像一道光去照亮他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