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于卫东|中医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者

2025-04-02 13:35:01   来源:腾讯

于卫东医师

image.png

世界著名中医眼科专家

世界中医联合会常务理事

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学会副会长

世界卫生组织针灸临床指南顾问专家

加拿大BC省中医管理局董事会理事

世界中医协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天泉慈善基金会主席

首届海外国医大师

继荣获“推动时代发展的100名杰出华人”后,于卫东医师再获殊荣。2025年3月14日,加拿大联邦参议员资深参议员胡子修先生专程从渥太华赶赴温哥华,亲手为于卫东医师颁发“加拿大多元文化传承奖”(Legacy Award),以表彰于卫东医师在促进加拿大多元文化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成就和在中医眼科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

image.png

于卫东(左)与 加拿大参议员胡子修(右)

一、初闯世界

于卫东医师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父母都是当地知名的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于卫东可以说从小就耳濡目染,家里的医学书籍自然也成了他的课外读物,一放学就拿起来看,而父母对待病人和工作的态度也在他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78年,年仅16岁的于卫东考上山东中医学院,他发奋苦读,学业优秀,1983年毕业时是全班上唯一在中医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中医师,开始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

1985年,一直渴望在医学研究上有进一步发展的于卫东获得了到北京中医研究院进修一年的机会。进修期间,他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得到中医大师王琦教授和马堪温教授的青睐和器重。

进修结束时,鉴于于卫东在学术研究上的突出表现,他被推荐给中医研究院院长做助理。随后便在北京这个精英荟萃、人才济济的首都安顿下来,这一年他才24岁。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尽管于卫东在北京工作期间顺风顺水,很有前途,但他依然不满足于安逸的现状,而是把目光瞄向了欧洲,渴望去西方发达国家深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用西方的视角来完善和重塑中医。

经过漫长的申请和严格的考试,于卫东在1990年告别了中医研究院的恩师和同事们,带着简单的行囊和开阔眼界的渴望来到比利时,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于卫东决心先去美国闯荡一下,于是便来到美国西部加州海滨城市圣地亚哥行医,做了3年多针灸治疗,这几年的经历让他熟悉了西方医疗体系和中医门诊的运作方式,为今后创办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1997年,于卫东举家迁到加拿大西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温哥华,从此在这里扎了下来。

二、高风雀目

这些年扎实的中医基础,丰富的历练和开阔的视野,让于卫东对自己的医术充满信心,他决心用平生所学在加拿大为中华医学开辟一片天地,让中医瑰宝在西方发扬光大。他很快就创办了自己的诊所,并取名叫“天泉中医诊所”,因为他认为中药就是天赐的神泉,可以治病,可以养生,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8c5562bdc7f6fef3f95d27d3c5c9c27.jpg

于卫东的天泉中医诊所

于卫东对笔者坦诚相告,其实中医要在温哥华扎下来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加拿大是个全民健保的国家,病人看西医是公费,看中医基本上是自费,只有有限的保险报销额度,这就决定了来中医诊所的病人多是西医治疗无效的疑难杂症,而且如果短时间内没有一定的疗效,病人就不会继续接受治疗,这对中医的临床医术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好在于卫东有多年的中医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治疗糖尿病、失眠和肥胖等西方常见的疑难杂症有手到病除的疗效,因此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事业也越来越红火。

正当于卫东在探索中医治疗西方国家疑难病方面渐入佳境时,一个偶然的因素让他的研究方向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从此专注于一种眼科绝症的研究和治疗。

那是1999年7月的一天,一位名叫阿德瑞亚娜的中年女士走进了他的诊所,希望于医生帮她减肥。按操作规程,于医生先给她做了一个全面检查,体检时发现了她的眼睛有问题,阿德瑞亚娜于是坦然相告,她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她的家族遗传病,在加拿大和美国都看过了,但都被告知她的眼病是不治之症。

“视网膜色素变性”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这种病是一种先天性的遗传病,但并非现代病,而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医书中称之为“高风雀目”。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十分发达,但对这种遗传性疾病,西医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一旦查出,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逐渐视力变窄,直至完全失明。

看到阿德瑞亚娜那双失神的眼睛和无奈的神情,于卫东动了恻隐之心。他于是对阿德瑞亚娜说:“如果眼睛都看不见了,胖瘦又有什么关系?我希望先给你治疗眼睛,我也没把握,只能试试看。我们治疗3个月,如果视力有改善,就继续治疗眼睛。如果没效果,我们再减肥也不迟。”阿德瑞亚娜欣然接受了于医生的建议。

于医生虽然对中医理论有深厚的基础,但毕竟是初次接触视网膜色素病变,不敢有半点马虎。他遍查古今医学文献,在临床上悉心摸索,把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知识结合起来,并一边治疗一边摸索,逐步完善一套针灸加中药的治疗方案。

一个半月后的一天,阿德瑞亚娜兴高采烈地跑来告诉于卫东:“我能看到黑暗中的台阶了!”经过检测,阿德瑞亚娜的双眼视野提高了4度。这给了于卫东很大的鼓舞,也坚定了他继续探索这一眼科绝症的信心。3年后,阿德瑞亚娜的视力得到了完全的恢复。她随后也把患有同样眼疾的姐姐介绍到天泉中医来看病。

于卫东用中医中药治愈了被西方医学判为“不治之症”的视网膜色素病变的故事,经过病人的口口相传,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2003年11月20日,当地的主流英文报纸《温哥华太阳报》报道了于医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事迹,随后被加拿大各地的英文报纸转载,从此于卫东声名大振,来温哥华找他看病的人从世界各地络绎飞来。

三、再生疗法

“视网膜色素变性”虽然被西医判了“死刑”,但于卫东始终认为,是病皆可治,关键是找对方法,对症下药。他说,“很多病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中医学和西方医学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西方医学视角下的‘不治之症’,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草根、树皮,加几根金属针,就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病情。这说明西医在遗传学的认识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于卫东正是在继承古代中医诊治高风雀目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吸收近年来中医的临床研究成果,再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研究的最新理论及思路,终于成功研制出“天泉中医视网膜再生技术”,在该病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于医生介绍,天泉中医视网膜再生技术是以中医中药为主,以针灸、推拿、营养、物理,心理治疗为辅的临床综合治疗技术。他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及价值,因为“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

9e4a8db1c4e2dc9913f9af6c1169704.jpg

十八年来,他共治疗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多例视网膜色素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治愈率也高达85%,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医学专家,他的变治疗方法也已走在世界前列。

过去,西方对中医长期存在偏见和怀疑,认为中医没有科学根据,不具备可重复性,最多只能做一些辅助性治疗,真正的大病还是要靠西医。

为了让西方世界认可他的治疗效果,承认中医的价值,他特地把患者治疗的经过和结果拿到国际上著名大学的眼科检查证实,这些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检验证明,天泉视网膜色素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有很高的可重复性,疗效可靠。

image.png

于卫东医师

对话于卫东中医师

问:攻克西医“绝症”期间,想必您肯定遇到过无数困难,最后让您坚持下去的信念是什么?

于卫东中医: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即将失明,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他们有的甚至去参与平时不敢靠近的冒险活动,希望自己死掉算了。但通过我们中医的治疗,他们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重新开始新的独立生活。视力提高了,就能消除患者内心的的恐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信心。从几乎失明到能见度不断提高,这个过程是喜悦的过程,对患者和医生都一样,能用银针拨开遮蔽视力的云翳,用中医帮助患者看到阳光下的鲜花和夜空明亮的星星,恢复生活的希望,让脸上重展笑容,这是对医生最大的回报。

问:您是否想过制定更好的行医规划,来帮助分散于世界各地的RP患者?

于卫东中医:当然!我的心愿不满足于只治疗几百个病人,而是希望向更多的同行传授和普及我这些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是要让中医在西方熠熠生辉,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从中医受惠。我计划在国内培训500名医生,海外传授100名同行,这样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我的亲传弟子,他们可以覆盖全球,世界各地的患者就不用亲自跑到温哥华来治疗,也不会因为路途遥远或经济上的困难而耽误病情。

问:对于未来中医文化的推进,您有什么样的展望?

于卫东中医:中医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还将继续存在2000多年,因为它在治病救人方面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将继续福佑千千万万的地球人. 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