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祥和园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琴房春日开放麦”。
标志着北京恩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音乐舱2.0”正式落地应用,以科技创新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开辟基层文化服务新路径。
技术破局:从噪音治理到文化赋能
长期以来,社区乐器练习引发的噪音矛盾是城市治理的“顽疾”。北京恩拓未来科技聚焦这一痛点,历时两年研发智能音乐舱系统。1.0版本通过声学隔离技术实现98%噪音阻隔,而升级后的2.0版本创造性融合智能舞台灯光、多机位直播系统,将隔音舱转化为“社区文化发射站”。数据显示,设备投用后日均预约时长超15小时,居民既可享受私密练习空间,又能通过外置舞台实现才艺展示,真正达成“需求满足”与“社区和谐”的双向平衡。
“技术不应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要成为创造价值的引擎。”恩拓未来科技负责人马岩峰表示。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使用数据,动态优化社区文化服务供给。目前,系统已积累超10万条用户行为数据,为后续开发AI声学教练、个性化曲库推送等功能奠定基础。
代际共融:一首歌串起三代人的社区记忆
活动现场,《我爱你中国》《同桌的你》《平凡之路》等跨越半世纪的经典曲目接连上演。89岁的书法家陈元齐演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00后大学生李明阳演奏的《我爱你中国》,钢琴与电吉他的碰撞引发全场喝彩。这种代际文化融合场景,正是恩拓科技设计“全年龄段交互系统”的初衷——通过算法分析各年龄层音乐偏好,智能推荐融合编曲方案,让不同居民可以实现音乐情感联结。
“过去觉得社区活动是老年人的‘专场’,现在智能系统让年轻人也有参与动力。”参与活动的90后程序员王女士感慨。据统计,2.0版本上线后,20-35岁用户占比从18%提升至43%,社区文化参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模式创新:企业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合伙人”
作为市场化主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恩拓科技构建了独特的“三位一体”商业模式:
1. 硬件服务化:以“智能音乐舱即服务”(MaaS)模式降低社区采购门槛;
2. 数据资产化: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开发音乐教育、文化消费增值服务;
3. 生态平台化:接入专业院团资源,为居民提供艺术考级辅导等高端服务。
这种创新不仅获得政府认可——项目已纳入北京市“科技赋能社区治理”试点工程,更在商业上取得突破。据悉,企业计划年内向全国20个城市推广3000套设备,同步开发社区文化数字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音乐社交生态。
未来愿景:让每个社区都有文化“发光体”
站在智能音乐舱2.0的舞台前,马岩峰向记者描绘了更宏大的蓝图:“我们将开发‘社区文化数字孪生系统’,居民原创作品可生成数字藏品,优秀表演者能获得虚拟演出机会。未来,每个音乐舱都可能成为孵化草根艺术家的‘梦想基站’。”
随着更多科技企业投身社会治理创新,恩拓未来的探索证明:当技术创新真正扎根民生需求,企业不仅能收获商业价值,更将成为美好生活的共建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