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市兰亭林叙生态区的青山绿水间,一座“未来水产工厂”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养殖业的格局。广西农岳农业水产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科技与生态养殖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养殖效率与产品品质的双重跃升,更在绿色经济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精准调控”
走进农岳水产的养殖基地,全自动投喂系统正根据实时数据精准投放饲料,物联网水质监测仪每15分钟更新一次溶氧量、pH值等核心指标。据公司技术总监介绍,这套智能系统使饲料利用率提高15%,水质预警准确率达99%,“过去靠经验判断养殖环境,现在每个数据波动都能触发科学应对方案”。
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背后,是持续的技术攻坚。2018年,公司突破黄骨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填补广西区域空白;2020年建成的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让单位产能提升30%。目前,其自主研发的“分段式水温调控技术”可将甲鱼养殖周期缩短20%,而“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更使肝胆综合征发病率降至5%以下。
生态闭环:让鱼群“住”进绿色家园
在占地200亩的生态园区内,80个标准化养殖池与湿地净化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养殖尾水经三级净化后可达直排标准,沉水植物调节水质的同时,还为鱼类提供天然庇护所。这种“活水循环+立体混养”模式,使黄骨鱼、鲈鱼等主打品种的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
“我们拒绝使用抗生素,而是通过水质实时监测和溶氧智能调控构建健康养殖环境。”品控负责人指着检测报告强调,所有产品均通过无重金属、无药残检测,活鱼在出售前需经过72小时18℃低温暂养,确保运输应激反应最小化。
市场突围: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七成
精准的市场洞察让农岳水产在消费升级浪潮中抢占先机。针对酸菜鱼、火锅等餐饮爆品对鲜活黄骨鱼的刚性需求,公司年产能稳定在1500吨以上,单价维持在16-18元/斤;而瞄准高端餐饮市场的甲鱼养殖,通过分级养殖模式使产量提升20%,利润率较普通品种高出40%。
据2023年经营数据显示,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已达72%,其中加州鲈鱼年供应量突破300吨,黄鳝冬季批发价稳定在50元/斤高位。这种“科技+稀缺性”的双轮驱动,使其产品直供华南地区30余家大型商超,客户满意度达98%。
谈及未来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智能化车间,重点攻关鲥鱼、石斑鱼等高端品种的全周期养殖技术,同时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冷链物流网络,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未来工厂’孕育的生态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