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万米之下,一套由新材料纤维编织的“中国方案”正悄然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第七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上,巨力索具发布漂浮式风电机组及基础平台,该平台是用系泊索固定,即使在风力较大时也不沉不倒。这个“锚住”风电机组的设备,就是由巨力索具自主研发生产的海上漂浮式风机系泊索。
公开资料显示,巨力索具在深海系泊系统技术上建树颇丰,已取得授权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其产品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亚星锚链作为国内海工系泊链龙头,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超60%,产品通过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等国际认证。
目前,巨力索具的深海系泊系统已出口至巴西、西非等海域,亚星锚链R6级锚链获挪威船级社认证,进入欧洲北海油气市场。行业专家指出,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叠加材料性能突破,有望在未来五年抢占全球30%市场份额。
据了解,深海装备需承受1100个大气压、低温及微生物腐蚀的多重考验。以南海油气开发为例,传统钢制锚链在1500米水深即面临断裂风险,而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的复合锚链可轻松突破3000米极限。
山东南山智尚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加工成的高强度绳索后,与同等直径的钢丝缆绳相比,重量更轻、强度更高,且比水轻、能浮于水面之上,同时又耐海水腐蚀和紫外线的照射,可保证更长的使用寿命,尤其适于制作船用泊绳、拖绳、灯塔固定锚绳等海洋工程用缆绳。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深海科技的崛起不仅依靠政策与资本,更源于新材料纤维在微观尺度上的革命性突破。这条由纤维编织的“深蓝防线”,正在重塑全球海洋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