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著名的华侨之乡、民营企业之乡,侨乡如何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周到福州市长乐区参加福建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初评暨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定评会。随后与同行采风,一路上,一个个“三问于民”的鲜活故事,一幅幅“一生长乐”的生动画卷,给我们打开了侨乡文旅经济发展的新视野。
打造“一生长乐”品牌开幸福画卷
福州长乐别称“吴航”,地处闽江口,近年来福州市长乐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持续打响“一生长乐”幸福品牌,这里的古村、古街、侨乡,迸发出新的活力。
福州长乐,与马尾隔江相望,这段闽江宛如古琴,故名琴江。琴江满族村,现有人口157户418人,是全省最大的满族人口聚居村。清代在这里成立三江口水师旗营,是当时四大八旗水师之一。三江口水师营几乎参与中国近代史上所有重大军事行动,最为惨烈的是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当年琴江沿岸捞上烈士遗躯五百多具,二百多具安葬在琴江村口的鲤鱼山上,现在这里成为抗法烈士陵园。
进村,清代特色的兵房整齐列队,将军行辕、古民居、古井、石牌坊、惜字亭……如同在太极八卦阵中穿行,满汉结合的小吃、民俗令人流连。琴江村用好这些宝贝,与水师文化、满族文化和船政文化等融合,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一拨拨游客来到这里寻古,让沉寂的古村又生动起来。
和平街,旧称“东街”,长1100米,是吴航古城的老街区。街口,两面残存的明代古城墙,清嘉庆年间的通衢碑如同巨人肃立,街尾的汾阳溪通往闽江,当年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都在长乐伺风开洋。从唐朝到民国,东街是长乐城中要道,留下近百座古宅。街上书斋、书院、书楼林立,“东溪精舍”“翰林院”“陈氏书斋”等久负盛名。街的尽头如今是长乐高级中学。现在古街变成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栋栋古宅修旧如旧,打造出博物馆、雨巷、祥巷、拨浪鼓巷,行走古街,一群群学生擦肩而过,这里的千年文脉在脚下的青石板延伸……
福州市长乐区梅花镇,位于闽江与东海交汇处,海风吹拂,一丛丛梅花在古城下、在将军山上绽放。
福州市长乐区梅花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梅花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经烽火。如何推进梅花古镇保护与开发?问计于民,汇民意、集民智,梅花镇修旧如旧,留住人间烟火,使古城走向复苏新路。长600米的八一八西路,又铺上了青石板,古街古色古香;西施弄小吃店的外墙彩绘把人们带回那段耕海牧渔的岁月;古镇上的原武术馆提升改造成梅花古镇展示馆;老宅打造成中琉文化馆,留住珍贵的历史瞬间。“梅花丛中斗城悬, 傍水依山面面妍。”昔日抗倭重镇正成为闽江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三问于民”
谱写乡村振兴协奏曲
古村、古街生机勃发,这里的侨村也在抒写着文旅兴村的新作。
“三八”国际妇女节,长乐城郊的长安村,“长安集市”开街,大浦河两岸变成欢乐的海洋,河边古筝奏响,滨水步道人流如织,河上游船穿梭。
2014年之前,大浦河河道又脏又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长安村走出治村新路,从村庄规划、河湖治理等大小事务,探索积分制治理模式,推动村民共同参与。如今,大浦河变成了“美丽河道”,河岸的田地开发种植树葡萄,推出采摘项目,树葡萄深加工变成干红、果饮、果酱等,为乡村振兴打开路子。长安村顺势而为,开发文旅产业,推出“长安一日游”等旅游产品,抓住“夜间经济”的先机,开发“长安不夜城”,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幸福长安”旅游路线。2024年,长安村累计接待各类团体、散客18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215.17万元。
同样出彩的还有鹤上镇新览村。
村中的龙溪过去两岸是蘑菇房,河边垃圾堆积、河道狭窄、满眼脏乱。新览村 “三问于民”,从源头治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移走蘑菇房,引进音乐吧、龙舟房、摄影馆等文旅业态,将龙溪段150米河道列入示范河道和河长制主题公园建设项目,进行拓宽加固、清淤绿化、灯光美化等建设,配套引进酒店,开发“银发经济”,老年游客络绎不绝。
春日,古槐镇屿北村田野上油菜花黄灿灿,染成一幅油画,丹山湖上女子龙舟队正在训练。
屿北村有836亩农田,乡亲大多在海外。“田地不能抛荒”,“三问于民”, 海外侨胞回乡捐资1000多万元,参与乡村建设。屿北村打造多彩田园、生态农家,建设侨乡文化馆、夜市美食街,配套酒店,开发乡宴美食;推出丹山湖游船、大棚蔬菜采摘。现在旅游收入已占村集体收入三分之一。
猴屿乡,侨属5095人,海外侨胞3.3万人。侨乡经济怎么发展?曾有客商要来开矿山采石头。乡里向海外侨胞咨询,大家坚决反对。
“猴屿无工业,水好,空气好,交通方便,有众多名胜古迹,应当发展文旅。”“猴屿应当跟上时代,发展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三问于侨”,猴屿乡通过“侨海通”跨境视频、线下走访,向侨胞侨属问需、问计、问效,找准定位:让“侨资侨智”点亮总部经济和文旅经济。
汇聚侨心、侨力、侨智,猴屿华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里成立华侨房屋保护开发中心,盘活空置侨屋,发展新兴业态;鼓励以侨资侨汇成立公司,开展合作经营,成立洞天岩旅游公司和江左旅游公司与省旅发集团合作;盘活华侨捐建的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猴屿不少侨屋闲置,目前已租赁房屋56栋,进行重构改造,引进企业161家,形成海峡人力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数科产业园等平台业态,打造党侨同心园、华侨书院、家园馆、海防文化馆等公益场所。猴屿有护闽将军、进步山、南岸炮台等旅游资源。前些年,乡里将辽宁抗洪的英雄列车引进到蝙蝠洲湿地,打造“猴屿号”景区,列车改装后做民宿,成了网红打卡点。“乡里一年文旅研学活动200场,近三年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现在正在加快建设以‘侨’为主题的中高端文旅酒店。”该乡党委书记林俊成说。
眼下,猴屿乡正在打造智慧猴屿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打造“福建数字管理第一镇”,推动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
践行“两山”理念
“候鸟天堂”生机无限
闽江口,昔日的网箱养殖清理了泛滥成灾的互花米草清除了江中整出一个个小岛,候鸟在这里安家,春水涟漪,黑嘴琵鹭、勺嘴鹬等珍稀鸟类正在水中嬉戏。
闽江河口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重要驿站,是我国单位面积水鸟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20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退塘还湿、河道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恢复植被多样性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的华丽转变。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公园2100公顷,累计鸟类数量313种,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
近年来,在闽江河口湿地监测到的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鸿雁、翘嘴鹬、三趾鹬、铁嘴沙鸻、针尾鸭、环颈鸻等16种鸟类的最大种群数量,已超过全球或迁飞路线种群数量的1%标准,这片湿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2年9月成为我国世界遗产预备项目。
闽江口湿地公园入口处一个巨型水闸正在建设,建成后蓄水,能调节湿地水位,让鸟类有个更宜居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