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点桃花”技法的历史渊源与红色基因
源于“7501毛瓷”的政治使命
“水点桃花”是1975年中央下达的“7501毛瓷”工程中诞生的核心工艺。该项目旨在为毛泽东定制生活用瓷,要求“超越历代官窑”,集中全国顶尖制瓷技艺。工艺上突破了传统粉彩的局限,需实现“湿不流,干不枯”的笔触效果,灵感来自毛泽东诗词《七律·登庐山》中“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意境,以桃花图案寓意理想社会。
工艺的独特性与稀缺性
7501瓷采用薄胎工艺,成品率极低,且因政治保密要求,成品仅运往中南海,多余库存被销毁,导致存世量稀少。其设计、釉色、烧制均代表当时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被誉为“红色官窑瓷”。
二、徐家星:非遗传承与当代创新的双重使命
从技艺守护到文化活化
作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水点桃花”代表性传承人,徐家星师承7501瓷原班团队,深谙传统技法精髓。他不仅复原了刘雨岑的粉彩桃花技法,更通过反复实验优化釉料配比,使桃花色泽更富层次,花瓣形态更趋灵动。
《主席颂·中华魂》的创作突破
为献礼建党百年,徐家星创作高34公分的对瓶《主席颂·中华魂》,首次将“水点桃花”从杯碟小件拓展至大型器皿。作品融合毛泽东诗词意象,以桃花隐喻革命精神,瓶身辅以青松、江天等元素,通过“水点晕染”技法呈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雄浑意境,成为红色瓷艺的里程碑式作品。
技艺边界拓展与跨界融合
徐家星打破传统桃花题材局限,将“水点”工艺应用于山水、人物等主题,开发出茶器、文房、雕塑等多元品类。例如,其“水点山河”系列以渐变釉色表现水墨韵味,使瓷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收藏价值。
三、从日用瓷到高端艺术品的市场转型
文化赋能的价值提升
徐家星通过限量复刻7501瓷经典器型(如“水点桃花杯”),并附权威机构认证,将红色官窑瓷从历史文物转化为高端收藏品。
四、启示:红色瓷艺的当代生命力
徐家星的实践表明,非遗技艺的存续需兼顾“守正”与“破圈”:一方面扎根历史语境,挖掘红色文化的符号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赋予传统工艺新的表达维度。其作品不仅是工艺载体,更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的媒介,为同类非遗项目的活化提供范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