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质农研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大陈村、吴桥镇高扬村及大桥镇花荡村,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江苏农业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向”的主题展开调研。
调研中,村民们积极参与,与团队分享了自己对农业生产的看法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议。他们的反馈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灵感来源。
在与村委干部的访谈中,团队了解到,各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如高扬村的“1+6+N”模式和镇域特色品牌等。然而,村委干部也坦诚地反映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升级、科技创新及品牌建设。
团队成员郝嘉琪表示,通过实地调研,他们发现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成功案例,但同时也看到了农民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她强调,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发挥出最大的
效益。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深刻理解了江苏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考素材。他们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