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蓼兰镇:“小手拉大手”绘就乡村生态新画卷

2025-03-17 15:31:48   来源:今日热点网

清晨六点的蓼兰镇,薄雾中传来清脆的童声广播:“赵欣怡用100个积分兑换了书包,陈曦家用300个塑料瓶兑换了盆栽......”循声望去,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正拿着铁钳翻捡绿化带,身后的家长用三轮车清运枯枝。这幅充满童趣生机的画面,正是蓼兰镇以教育为杠杆撬动环境治理的生动写照。历经一年探索,通过“小手拉大手”创新机制,实现了从“干部唱独角戏”到“全民环保总动员”的治理嬗变。

000.jpg

破题:当环保教育叩响校门

张家疃村书记望着整洁的村道说道:“过去我们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大会小会开了不下百场,嗓子说哑了文件念破了,可群众的热情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谁曾想,如今孩子们的小手一牵,倒把这环境卫生的‘老大难’给盘活了!”

这位基层带头人的感慨,折射出蓼兰镇“小手拉大手”活动对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深刻转变。戴着“环保卫士”小红帽的学生们,每周拿着镇里统一制作的《家庭卫生检查卡》回家评分,从垃圾分类到庭院整洁,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观察记录。正是这些穿梭在房前屋后的“小监督员”,让家家户户悄然掀起“卫生比拼”的热潮。

“娃娃们的检查本往墙上一贴,全家老小的脸面都挂不住了。”村民李大姐边打理门前院子边笑着说,“现在孩子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家里卫生有没有打扫干净,连他奶奶倒垃圾都知道要分类装了。”这种以校风带家风、以家风促民风的创新机制,让环境整治从“干部推着走”变成了“群众比着干”。

创新:信用积分激活治理基因

“清扫巷道1小时积5分,设计环保标语积10分,发明废物利用妙招积30分……”蓼兰小学的积分兑换现场,五年级学生陈昊阳正用300个积分兑换望远镜。这个将21类环保行为量化为“信用积分”的机制,如同精准的生态密码,破解了村民“参与无动力”的难题。据统计,全镇已兑换学习用品6000余件,催生环保创意137个。

00000.jpg

线上线下的“双线擂台”更是掀起整治热潮。家校群里,“最美庭院”照片刷屏不断;村头巷尾,“五老巡查队”的红袖章成为亮丽风景。通过24期“红黑榜”公示、33场“环保情景剧”展演,村民从“旁观者”变身为“执笔人”,携手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实践,共同用双手在乡土大地上勾勒出生态宜居新图景。

蝶变:美丽乡村有了“长效密码”

在蓼兰中心幼儿园的“轮胎花园”,亲子家庭正将废旧轮胎改造成花盆。斑驳的轮胎内,各色花朵甜香舒展。这个由亲子家庭打造的“废物再生实验室”,折射出环境治理的深层变革。“从前垃圾随手丢,现在废品变宝贝。”村民周海燕展示用旧衣服改造一新的背包,正是孩子们从手工课中学来的妙招。

002.jpg

通过构建“教育浸润-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闭环体系,蓼兰镇探索出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密码。全镇组建“朝阳志愿队”“银发督导团”等群众自治队伍46支;培育出“轮胎花园”“秸秆画坊”等特色环保项目19个;制定《村居环境公约》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农户参与率从最初的32%跃升至98.7%,全镇卫生死角清理率提升76%。如今行走乡间,垃圾分类亭规范整洁,巷道墙绘生动传神,家家户户干净亮堂,曾经杂物堆积的犄角旮旯,变身承载乡愁的“微景观”。

“环境整治不仅要‘面子光’,更要‘里子美’。”蓼兰镇党委书记陈洪升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生态小公民”培育计划,开发乡土环保课程,让生态文明理念代代相传。这场以教育为支点的环境革命,正悄然重塑着蓼兰镇的乡村治理逻辑,带领农村环境治理从“各扫门前雪”走向“共护家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