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会中提出的2025年经济增长5%的工作目标,知名经济学家杜帅就如何实现目标及其路径进行了深入解读。杜帅指出,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与过去两年相比具有特殊意义。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更传递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的政策导向。
一、为什么是增长5%:
杜帅认为,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和底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指出,中国的人均GDP目前大约是1.34万美元,而当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水平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通常在3.1%-3.5%之间。中国作为一个如此大的经济体,能够维持5%左右的实际增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潜力和韧性。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宏观政策效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去年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今年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如何实现5%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杜帅详细介绍了这些政策:首先,加力提振居民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支持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其次,加力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国家层面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达到5万亿元以上。此外,国家还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杜帅特别强调了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一基金的设立不仅能够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通过市场化运作,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已经展示了中小企业的巨大潜力,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些企业完全有可能成为各自领域的创新“主力军”。这种创新活力的激发,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各地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也采取了具体举措。杜帅指出,各地政府表示要将“创新”作为牵引今年工作的主要抓手,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墨不少,实现好新旧动能的转化与衔接,是实现“5%左右”目标最直接的支撑点。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三、实现5%目标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过程中,杜帅提醒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按照既定的政策方向稳步推进。同时,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宏观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此外,还要注重政策的协同性,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杜帅的分析为观众提供了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清晰认识,也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期待。
(杜帅/对外经贸大学社会保障与企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