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资讯 >

费孝通中国式乡村复兴思想的演进

2024-06-17 10:55: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前人对费孝通乡村思想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振兴乡村背景下,费孝通中国式乡村复兴思想却鲜有人关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杨老师十多年持续研究费孝通思想,他认为费孝通乡村复兴思想能为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一、发展乡土工业:费孝通中国式乡村复兴思想的主张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杨老师研读了《费孝通全集》二十卷,他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乡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一直勉强维持着乡土社会的正常运转。1947年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一文指出,“中国从来不是个纯粹的农业国家,而一直有着相当发达的工业。可是传统的工业却并不集中在都市里,而分散在无数的乡村里,所以是乡土工业。制造工业分散在家庭里固然使中国传统工业在技术上不易进步,但却是一个传统经济中的重要事实,使普通土地不足的农家可以靠这些家庭工业里的收入,维持小康生活。”

但是近代西方侵略和经济渗透,打击了乡村的手工业,乡村手工业逐渐衰落,这就造成中国式“农工相辅”的乡土经济走向解体,农民面临生存危机,由此派生出一系列社会危机。为了实现中国式乡村复兴,摆脱贫穷,化解社会危机,让乡土中国变成现代化社会,费孝通基于现实国情主张走以技术和组织变革为特征的中国式乡村工业现代化道路,进而通过基层乡村工业现代化来撬动中国式全要素现代化,最终以中国式乡村工业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人类民本文明新形态。费孝通实地调查发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现实情况不同,这就决定了各区域乡村工业化具体模式不一样,因而从沿海到内陆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工业。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老师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费孝通中国式乡村工业化思想被全局性实践,于是以“乡镇企业”为特点的“苏南模式”、以“以商带工”为特点的“温州模式”、以“三来一补”为特点的“珠江模式”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特点的中部地区“庭院经济模式”等便成为中国式乡村工业现代化道路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实践已经证明,费孝通所倡导中国式乡村工业化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二、构建“心态”秩序:费孝通晚年思想的文化转向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杨老师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中国人民基本摆脱了温饱问题的困扰,农民物质上逐渐富裕了。但费孝通发现精神文明并未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相反精神秩序出现了失衡,派生出了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出现了“心”的问题。因为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相较物质层面的改变具有滞后性,因而社会变迁中最显著的挑战,即文化变迁引起的心态失调,变化越剧烈,失调越严重。1992年费孝通发表《孔林片思》一文,提出研究转向:“现在走到小康的路子是已经清楚了,我已认识到必须及时多想想小康之后我们的路子应该怎样走下去。小康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人与人的关系的变化,进到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这个层次应当高于生态关系。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新的名词,称之为人的心态关系。”

从物的层面看,中国社会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在农业社会中,血缘关系、地理空间塑造社会结构及其相应的道德秩序;工业社会是流动社会,时间替代空间,职业伦理替代血缘关系成为社会结构塑造的基础。流动社会最显著特点是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去中心化和信息来源的分散性。所谓旧道德秩序瓦解,新道德秩序尚不知何处。当下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失序现象,内核就在农业社会的心态进入到了工业社会,身心脱节,生活方式与外在处境较难匹配。说到底,中国式现代化终究是人的现代化,抛却了人本身的现代化是不真实的。一切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构始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需要基于人的生活体验,回到生活中去了解人的心态。于是“文化转型悄然发生,旧的文化已不能给我们心安理得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还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费孝通认为“生态关系是指人和人的共存关系,心态关系是指人和人的共荣关系,人和人既要共存也要共荣。”在晚年谈话录中,费孝通坦言:“我这一生碰上了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做这个时代的人不容易。变动的实质是过渡。过渡时期的人,处在文化边际的位置上,安身立命之地不容易找得到,稳得住。这个时代不简单,旧的东西都打破了,新秩序怎么才能建立起来,还没有人看到。”于是他晚年学术思想转向中国式“心态”秩序的构建,这对当下中国式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十四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杨老师一直研究费孝通社会变迁思想,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在《史林》《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多篇CSSCI论文,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杨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实践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教师成长“七个一”工程:追踪一个科学发展的前沿,合作一家真心用你的企业,编著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培养一批真心爱你的学生,打造一批属于自己的成果,参加一个行业学会组织。

(杨文、施春艳、高依宁)

(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费孝通乡村复兴思想研究”(23SHB009)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